马斯诺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x-y理论,公平理论。
激励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马斯诺五大层次需求理论:解决我温饱的生理需求。不担惊受怕的安全需求。融入集体的社会需求。理解看重我的尊重需求。释放我潜力的自我实现需求。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这五大需求,但一定侧重点不同,作为管理者,你要发现员工这时候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你把重要工作交给第一需求层次的员工,跟他谈使命愿景,他会觉得你2,你给第五需求层次的员工,不断开更多工资,他会觉得你俗。
从“应得的”到“太好了”。
双因素理论:让人们觉得“应得的”就是保健因素,比如工资、环境、福利。人们没有也不会说什么,但有了就觉得“太好了”就是激励因素,比如奖金、机会、喜悦。
超预期、意外、成就收获感,这些会造成激励,而因为“适应性偏见”,则很容易激励消失。
“跳一跳,够得着”的奖励,才叫激励。
激励水平=可能性×渴望度。也就是说“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再加上员工很期待想要的奖励,才会有很大程度的激励。所以有些公司会说,如果效绩目标,80%的人达不到,那肯定是效绩制定不合理。
同时这两个之间的关联越清晰,就越能激发一个人,就如,你达到怎样会有怎样的奖金、晋升、表扬,最好一层一层很紧密,让人达到一层又感觉下一层似乎稍微努力下也能达到。
左手激励,右手压力。
有的员工,他内在驱动力很弱,就算你给他已经是很好的奖励机制,他也会觉得拿个基础工资就够了,哪犯得着辛苦工作。所以说,有胡萝卜还不行,还得要有大棒。
大棒怎么来呢?坚守底线,在关键点上设置规则红线,此红线一旦触碰会严厉惩罚。提高要求,工作的任务,需是员工合理管控时间才能完成的,否则闲来是非多。赏罚严明,该奖赏的奖赏,该批评的一定也得批评,不能碍于情面。
不公平,我就不开心!
内部公平。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工资水平都要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不能出现死命干的人工资却不如效绩低下的人。
外部公平。相比较外部,你员工工资水平一定得在平均水准,否则员工一旦知道,你可能会面临频繁被递辞呈员工跳槽的情况。
个人公平。员工有多大能力就得拿得到多大奖励,不能出现为公司做出巨大贡献却一直拿着低的工资、坐在低的岗位。
一切公平,都基于公正严明的规范制度,老板也无权干涉调整,这样员工才不会有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不公平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