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小伙伴的单位组团去看《战狼2》了,这样一个现象级的电影,又一次以集体的形式为票房和口碑的双增长添砖加瓦。
电影市场上由很多叫座不叫好的电影,也有很多叫好不叫座的电影,能够双双叫好的电影并不多。当然,除掉那些不得不叫好的以外,真正留下的经典之作就更少了。
最近应该还在国产电影保护月,我对任何“保护”这种行为总有抵触。
没有生存能力的幼儿需要保护、失去生活能力的残疾人需要保护、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需要保护,总体而言,所谓的老弱病残、弱势群体总是需要保护的。但是,幼儿总会长大,所谓的“保护”应该是越来越少了的。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另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容易脆弱不堪,经不起风雨的洗礼。
就国产电影保护月这件事而言,我刻意看了看这个说法的由来,有两点耐人寻味:一是国家电影局“口头下达的通知”,二是“2004年”。
口头通知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表达了一种表态但却可以随时翻脸否认的意思,这种方式只有具有相当话语权的人或机构才有。至于2004年,如今13年过去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也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这样的保护还需要多久。
难道这双保护的手,不仅要保护国产电影成长,还要一路扶持上位,直登帝位?
在电影行业,那些颇有野心和理想的从业者,总是想带着国产电影走向世界。而且,国产电影也迟早有一天要进入国际战场进行角逐。
我们用自己设立的围栏,将豺狼虎豹都拦在了外面,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让国产电影在自己的舒适窝里任性的生长,满足于电影文化事业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捧红无数个小鲜肉,捞金谋利,难道一种文化事业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吗?
从某一种角度来讲,我也是享受“保护”的人,因为我工作的国有银行,也是受到某种保护的,比如在与第三方支付的较量里。
“保护”工作,在维护行业秩序、权衡产业发展方面,的确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不可磨灭的扼杀了市场角逐本应该历练出的血性和战斗力。
“保护”的太多,就有了溺爱的嫌疑,是不是?
这是一个多大的难题啊,就好像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孱弱的孩子被别人家打倒,一次一次的护犊子,却反而让孩子依赖起来,陷入一个死循环。母亲不可能护佑孩子一辈子,让孩子强大起来,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