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示书题,激发兴趣
王老师和你们一起来上一节阅读课,我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兔之眼》。你听说过吗?没有没关系,就大胆地说,在王老师的课上,一定要敢说真话,不是王老师期待着你一定要说,读过,配合我,不需要配合读过就是读过,没读过就是没读过,所有的问题,都如实的回答,可以吗?(使学生放松心情)
师:这本书的名字是《兔之眼》,你没读过,你能不能猜猜,这本书是讲什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发思考)
生:兔子的眼睛。
师:大点儿声说话
生:兔子的眼睛。
师:他猜,他是讲兔子的眼睛的。谁跟她猜的一样?举手我看看。不举手的,你猜是讲什么的呢?
生:兔子的眼睛经历了各种事情。
师:还是讲兔子的眼睛呀!你也没举手,你怎么猜 的?
生:兔子和它的眼睛的故事。
师:王老师,在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也认为这本书是讲兔子的眼睛的。可是我读了两遍,在这本书中,连兔子的影子都没看到。那这本书,到底为什么叫兔之眼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本书?(黑板上出现第一个问号)
二、从《窗边的小豆豆》到《兔之眼》
师:要想走进这本书,先要聊一聊跟它有关系的另外一本书。
(出示插图)
师:这本书,你读过吗?有点儿感觉,是不是,再来看一副,有人读过这本书吗?你来说
生:小豆豆她在学校经历的事情。
师:这本书叫什么呀?谁看过这本书?
师:你来介绍一下,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什么呢?
生:小豆豆上学时,发生的事情。
师:小豆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小豆豆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活泼、乐观的
师:看样子,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完全的读懂,或者说,已经很久了,有些淡忘 了
师:小豆豆是一个比较淘气,比较另类的,比较有个性的。她在学校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坐在外面窗台上,看外面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她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为此老师很头疼,所以这本儿书,才叫《窗边的小豆豆》。而且“窗边”,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本儿书的作者,是个日本人,在当时的日本,人们把那些,在学校里边不太被人喜欢的,被冷落的孩子,称做是窗边的孩子 。所以这本书,才叫《窗边的小豆豆》。
(通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引导学生了解“窗边的孩子”的含义,为后文引入《兔之眼》做准备)
师:王老师说,要想读《兔之眼》,先要从这本书说起,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这本儿书和小豆豆,并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双壁。就看这几个字,你能看出来他们有什么关系吗?——大屏幕出示(并称为“日本儿童文学双壁”)
生:我觉得《窗边的小豆豆》和《兔之眼》中间,应该有一种能把他俩串连起来的故事。
师:对呀!怎么串连起来呀?日本儿童文学双壁,讲的是谁的事儿?本来我们讲的是与兔子眼睛有关的事儿。现在你一读这儿,王老师一说他俩有联系,你就想到了,讲的是儿童的事儿。再听日本儿童文学双壁,(重读双壁),什么意思呢?
生:两本书
师:两本什么样的书呢?
生:两本写儿童的书
师:璧,怎么写的,谁有感觉?
生:壁,我们学过和氏壁,可能是比较珍贵,比较好的书。
师:特别好的书,特别有价值的书。他和《窗边的小豆豆》,齐名,一样有价值,一样有影响力。就称为双壁。看,就一个短语,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如果认真地去联想,你就会从里面得到很多的信息,难吗?不难。
师:我们刚刚对这本书有了一点儿了解,这本书长什么样儿呢?
(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而且通过对书名的猜测,都是关于兔子的,那么如何将这样一本书所介绍的内容较为自然,合情合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王老师,巧妙地通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引入,完成了学生对《兔之眼》的认识。一方面了解了《兔之眼》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也知道了《兔之眼》这本书是写儿童故事的,而非兔子的眼睛。我想,此时,如果老师在学生说出这两本书都是写儿童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他们都是写“窗边的孩子的”,会不会起到既联系了前面的内容,又为后面人物的出示做铺垫的效果。)
三、初步认识,激趣阅读
师:这就叫《兔之眼》,没错,也是一个日本作家的作品。能看清这个名字吗?他叫什么灰谷健次郎。
师:有关媒体,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谁来读读?
(生读介绍)
师:从这段话你能了解到什么?
生:这本书很著名,他对后期的影响也很大。
师:没错,一个是有名,一个是对后期的文学作品影响也很大,因为他被称为金字塔奠基之作。
师:还有什么想法,你可能跟他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出来不一样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叫“路旁之石”
师:路旁之石,就是路旁的石头。我们刚说的《窗边的小豆豆》,他曾经获得过第五届路旁之石文 学奖。那《兔之眼》呢?没错,他获得的是第一届。是不是很了不起。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他获得了那么多奖,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有人对这本书有问题吗?他获得了那么多的奖,你脑子里会有什么想法呢?
生:他这本书是写儿童的,为什么叫《兔之眼》,不叫一个关于儿童的名字呢?
师:没错,这不就是我们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吗?怎么叫兔之眼呢?明明是写儿童的,为什么叫兔之眼呢?这也是困扰我的问题。
师: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可以获这么多的奖呢?他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有这样的好奇吗?(学生问不出来的时候,教师主动提
问。)
(问:这一段教学,如果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可能只会出示一下获奖内容,然后,直接导入:这本书获得这么多奖,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讲了怎样的内容。这样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而王老师却完全不一样。她一直在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如,“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什么?”学生已经答出后,她仍追问“还有什么想法,你可能跟他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出来不一样”学生没有反应时,她继续追问“有什么问题吗?”最后,当学生没有继续提问时,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还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路旁之石”,并再一次将《窗边的小豆豆》和《兔之眼》进行比较,更显出《兔之眼》的文学价值。这一段的教学,看似平常,但也使我和听课的学生了解到,这些文学评价所蕴含的意义。)
四、走进书中,初感人物
1.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刚刚你们说,这是跟儿童有关的书,现在我想问,你初看这几幅图,直觉上,让你感到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孩子?
生:飘流在外,没有家的孩子。
师:他感觉,他们漂流在外,没有家,也就是有一种流浪的感觉。
生:她们流浪在外,靠自己 ,没有饭吃。
师: 她觉得她们独自在生活,没有人关爱。
生:他们很可怜,孤苦伶仃。
师:还有吗?
生:他们被人冷落
师:他们被人冷落,被边缘化。
师:他们的脸上,身上,都有什么感觉?(随机板书:流浪、独自、可怜、冷落)
生:感觉脏兮兮的。
师:没错,脏兮兮的,好像没人管一样。
师:我们不得不佩服说,画家真的了不起,人家就这么一画,你们一感觉,还真的就感受对了。
课文里讲的,真的就是样的孩子。不信咱们走进去,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个。
(初识人物,教师又通过一个问题:你初看这几幅图,直觉上,让你感到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孩子?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很快,就将书中的人物形象,初步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后文要出场的人物,做好了铺垫。)
2.个别感受
师:这个同学叫铁三,他曾经手撕活青蛙,还咬同学,把苍蝇当宠物养。平时他一声不吭不会做算术题,不会写字,老师一说他他就翻白眼,而他的家住在垃圾站里。
师:这儿有问题吗?谁有问题了?有问题就提出来。(鼓励学生质疑)
生:平时我们都是住在房子里,可他是住在垃圾站里,这是为什么?
师:王老师告诉你,因为日本的垃圾处理场,他们需要员工呀!员工住在垃圾处理场里面,会更方便工作,所以铁三的家长,就是从事垃圾处理工作的,他就跟他的家长住在垃圾站里。
师:我们面对这个孩子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出示教师信息)
师:她叫小谷芙美,今年大学刚毕业,这是她工作的第一年,她曾经被气哭,被校长找谈话。
师:你们觉得校长安排小谷这样的老师,教这个班,合适吗?你们觉得合适不合适,前后讨论讨论。
(生讨论)
生:不合适,根据她的工作经历来说,她没有经验。
师:她说的很好,不合适,理由是这个老师没经验。(板书:不合适,没经验)
生:她的工作经历来看,她被学生气哭,她跟学生相处,不融洽,所以不合适 。
师:什么原因,导致她跟学生相处的不融洽?
生:可能是她的学生很淘气
师:那你觉得这个老师怎么样就合适了呢?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老师,所以从老师来说怎么样就合适了呢?
生:主要是这个老师没经验。她要是更有经验的话,就可以更好地管学生,相处也会更融洽。
师:那你相当于重复了别人的答案。同样是不合适,她有她的理由,你有你的理由,只要你能说出理由就可以。说说你的想法。你觉得小谷老师你们合适不合适。
生:她在工作第一天就被学生气哭了,还被校长找谈话。‘
师:那被气哭,说明什么呢?那你觉得怎么样就合适了呢?
生:没经验应该再讨教讨教别的老师,问问是怎么管教这些孩子的,要多备课。
师:她说的还是没经验,如果有经验,就知道怎么管教这些孩子了。
生:这个老师大学刚毕业,证明她很年轻。
师:你们都觉得她太年轻了,不够严厉,就不会管学生。(板书:太严
厉)
(这一部分,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简介初步了解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而教师,也没有单纯地就把内容放在那里就可以了,而是按照一贯的方法——问,追问。先是通过问“这里有问题吗?”引导学生初步谈谈对铁三的认识,随后,通过铁三自然地转到小谷老师身上。对于小谷老师,老师没有继续问,你有什么印象,而是问:“你觉得校长安排小谷老师教这样的班合适不合适。”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反复引导、追问,力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五、三件事例介绍,了解人物品质
1.铁三当值日生
师:尤其是有一天,又连续发生了三件,让小谷老师觉得特别倒霉的事,让小谷老师觉得雪上加霜。
师:我们来看第一件。(指名读)
生:第一件,年级组开会,讨论……小谷老师很难堪。
师:那些人为什么觉得铁三不能当值日生,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生:他们排挤铁三。
师:他们为什么会排挤他呢?
生:他住在垃圾场,还手撕青蛙,还咬同学,是一个坏孩子的做法。
师:因为在人们的眼里,他是个坏孩子,所以不允许他做这个事儿。
生:从他把苍蝇当做宠物养,我觉得就是不卫生。从第二方面看,他是住在垃圾场里,那些东西一般是不怎么干净的,所以让他当值日生的话,会有难免的事情发生。
师:你觉得他这个人很脏,还有吗?
生:他住在垃圾站,身上会臭味,如果让他当值日生的话,让吃饭的人感到恶心。
师:那小谷老师有什么好难堪的呢?说不让铁三分饭,又没说不让小谷老师分饭,她为什么好难堪的呢?
生:因为铁三就是小谷老师的学生,铁三表现不好,那么肯定是老师难堪。
师:你们知道,老师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我的学生,表现的好的话,就相当于我教的好,管的好,人家如果夸我的学生,我就会很开心,如果人家说我的学生不好,就等于说谁不好?说老师不好,我心里就会很难过。这是一个负责的老师。才会有的感受。因为他把学生和她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你说这样的老师好不好。真的很好的。
师:但是人家都不同意铁三当值日生,小谷老师还是觉得很难堪也很难过。
(这一事例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到了其他人和小谷老师对铁三的不同态度,从而初步感受,小谷老师虽然没有经验,也不够严厉,但她是一个把学生和她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好老师。这样的转变,为后文,学生继续了解小谷老师做了铺垫。)
2.铁三推倒小谷老师
师:第二件事发生在上课的时候,那天天气像今天一样热,老师给同学们每人买了一根冰棍,大家就吧嗒吧嗒吃着特别开心,小谷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苍蝇是很脏的东西,他们到处繁殖,带着细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因此我们的社区和学校,决定一定要消灭苍尽可能,让我们在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过不了多久,那些苍蝇就会都被消灭掉了。刚说到这儿,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师:请你们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大屏出示:他三步并作两步……)
师:好,谁看懂了,发生了什么事?
生:等小谷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铁三养苍蝇当宠物,觉得不应该把苍蝇都杀掉。
师:然后呢?
生:他就把小谷老师推倒了。
师:小谷老师怎么样 ?
生:他躺在地上哭。
师:谁能不用老师追问,就能把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儿说出来。不难,谁来试一试。
生:讲了因为小谷老师说了要把苍蝇消灭掉,铁三是养苍蝇的,就恨小谷老师,所以就把小谷老师推倒了。
师:小谷老师呢?
生:小谷老师号啕大哭。
师:这件事儿你说倒霉不倒霉。
(这里王老师没有纠结人物,而是引导学生将内容概括出来。第一个学生,教师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将整个事件概括出来。后一个学生则能在前面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整个故事内容较为清晰地概括出来。)
3.丈夫斥责小谷老师
师:还有第三件事儿。她回家以后,就跟她爱人讲了白天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情。她爱人说的一番话,让小谷老师特别扎心,这一天真是倒霉透了,你说她爱人会跟他说什么呢?你就是她爱人,我就是小谷老师,你直接对我说。
生:孩子们现在本就淘气,你就让他们淘气去呗,又碍不着你什么事儿。
师:你说的内容挺好的,但这语气一点也不像她老公的语气。好像受了委屈,受了多大气一样 。来你就理直气壮地说一下这段话。
生:(再说一遍)
师:我觉得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谁再来说。你就是他老公,你会对他说什么。不用记笔记,我们是在思考,是在讨论,不需要记录,关键是用心去记,用心去感受。谁还能做她老公,说让她心里很难过的话。有人会吗?
生:你才刚大学毕业,一年,你没有任何经验,怎么让孩子配合你。
师:还有吗?
生:孩子们都那样对你,你应该不管那些孩子,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
师:没错,掌声送给他。他不重复别人,让他爱怎么说怎 么说
生:他们还小,你应该放任他们,说一些不讲理的话。
师:不讲理的话是什么呢?他说不出来。同学们,你们在读书时,一定不能置身书外,你一定不要想。他是他,我是我,要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去想,去体会,去感受,你才能真的读懂一本书。
师:过去有同学们,他也假扮小谷老师爱人,他说:我早就劝过你不要当老师,你非得不听,现在被欺负了吧!不要找我哭,被打也活该。还有的人说:“我看你根本就不适合当老师,当老师有什么好,挣的又少,还挨欺负,你不如辞职算了。”你想想,如果他每天听的都是这些,戳心不戳心。这一天真的是太倒霉了。
师:书中丈夫的确说了很多,不理解他的话。他到底说什么了呢?没关系,我们留个问号,等到你们自己读的时候,再去看,他丈夫到底说了什么。(板书:第二个问号)
(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读书要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去想,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
4.家访
师:接下来,你给小谷老师提个建议,他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再一次讨论,说说,你觉得小谷老师到底该怎么做?
(生小组讨论)
生:他应该是多去找别的老师问一问,再多讲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学这些课程。
生:在课余时间与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
生:多学习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案例,丰富自己的经验。
生:她应该严厉一些,要不管不住孩子
生:老师对孩子多一点爱,培养感情。
师:怎么培养感情,你有具体的招吗?
生:多跟学生说话,
师:你知道吗?铁三就会跟他翻白眼,他就一声不吭,翻白眼怎么办呢?
师:她去请教老教师,他就会说,你对她爱没用的,罚站。你觉得行吗?
生:有点不恰当。
师:那怎么办?
生:我觉得她应该换位思考一下铁三的心理。
师:换位思考,怎么就能换过位置来思考呢?他怎么就能站在铁三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呢?
生:我觉得她可以去请教一下铁三的爸爸,妈妈,他的生活习惯是怎 样 的?他为什么一声不吭,翻白眼。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经历。
师:她说,她应该找她的爸爸妈妈去聊一聊,了解一下,这孩子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到一个孩子的家里去,跟她的爸爸妈妈谈话,聊天,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生:家访。
师:现在老师还有家访吗?
师:你们回答的很纠结,因为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
师:可能也有,但比较少,可能因为我们现在有微信呀!电话呀!一些现代化的手段,但是永远没有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眼睛看着眼睛,心灵敞开心灵这样 ,来得真切。
师:小谷老师真的家访了,一去家访她才发现,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早就去世了,她是跟着爷爷长大的,爷爷指着房子前面一堆的瓶瓶罐罐对他说,老师,你知道吗?这些都是铁三的宠物。那些苍蝇是不是看起来都一样 ,但是铁三告诉我,每一个瓶子里装的都不一样 ,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种类,自己的习性。小谷老师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对于苍蝇的研究,已经到了很深的地步。
(王老师的课堂语言,就像是与邻家姐姐的聊天那样自然,娓娓道来。在这里,教师又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那就是给小谷老师提建议。这样一来,那些原本不积极回答问题,参与的学生,也能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又承接了上文,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去想,要为书中的人物去想。在学生纷纷提出建议后,当学生问道,要站在铁三的角度去想,教师马上问道,“怎样站在铁三的角度去想,你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看似教师的娓娓道来,其实是教师一直在引着学生不断地思考。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带着学生走近一扇扇的门,却又引导学生自己推开门,去一探究竟。从而不断激发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
5.走近铁三
师:为了走近铁三,小谷老师也开始研究苍蝇,没错,小谷老师先找来了有关苍蝇的书,看看她有些什么收获呢?
(文中片段:小谷老师的书桌上堆放着好几本书……)
师:你们有没有解除你们的误会,你对苍蝇有误会吗?也有,要有反映,好的课堂要有交流,有碰撞,你要亲自去感受,表达。
师:还有一天,小谷老师,知道了苍蝇之舞是怎 么回事。
(片段:苍蝇属于双翅目)指名读
师:你们知道,小谷老师是从哪儿知道这些的吗?(书上)这回你们可猜错了,你们看(这其实是铁三告诉我的)
师:对是铁三告诉她的。就那个平时一声不吭的孩子,只要说起苍蝇,就滔滔不绝。
师:有一天,小谷老师读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文章,她跟那个跟她一个办公室的足立先生说,我读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文章,你也读读后,看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默读片段“苍蝇被母蝇”)
师: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它就像铁三的生活。
师:没错,足立老师读完笑了起来:“什么呀,这简直说的就是铁三嘛。”
师:小谷老师好像越来越懂铁三了,她也就用这样一种方式,走进了铁三,使铁三慢慢、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在这中间,他们之间还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我们再留一个问号。
师:我要告诉你的是,有一天,当地的食品场,来了一大群的苍蝇,经理很无耐,她发现附近有一个学校的老师研究苍蝇,特别有名,就来找小谷老师求教,但你知道,谁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吗?(铁三)没错,铁三由此声名大噪,当地的人送了她一个名号,你说叫什么呢?
生:苍蝇王
师:你说叫什么
生:苍蝇大王
师:人家可不是这么说的,看看人家送她的绰号叫什么呢?
生:你能从书名里面找到吗?(出示书名:小谷老师和苍蝇博士)
师:原来兔之眼这个名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她不叫兔之眼,她叫什么?《小谷老师和苍蝇博士》
师:这本书在中国不是很流行,所以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但是在日本可以算是家喻户晓,有导演,还把她拍成了电影,就叫《兔之眼》。
师:看看书的名字,还有电影的海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师:你来说。
生:都是小谷老师带着一群孩子们呢
师:你可不可以把这些话说得更好一些?什么样的小谷老师,带着一群什么样 的孩子们?
生:漂亮的小谷老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师:没错,这样 一说,多有感染力。
师:这些孩子,哪里只是铁三一个呀!就跟我们的班级一样 ,要有好多个孩子。那么还会有谁,他们叫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和老师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至此,铁三这个孩子的转变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聊天中慢慢撕开面纱,在学生面前华丽丽地来了个转身。我想,如果我是学生,一定特别想读一读这本书,去见识一个这个苍蝇博士,也认识一下那个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老师。
由此展开的,还有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这样一来,进一步说明了,这本书在日本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样一本书,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位置,也与后面,教师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着抽丝剥茧的联系。)
6.走近美奈子
(1)活动:如果你是家长,会说什么?
师:现在你们看,老师左手领着的这个女孩儿,她叫美奈子,她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小女孩儿,她在小谷老师的班级里面,只是生活过三个月,然后就因为这儿有问题转学走了,美奈子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孩子,所以她就跟一般孩子的表现不一样 ,上课的时候,她坐不住,随便下位子,翻翻这个的文具盒,拿拿那个的东西,有时候找到一块像皮也要放在嘴巴里嚼一嚼,不好吃再吐出来。吃饭的时候,人家用勺子,她用什么?(手)对,然后,她不知道擦手,吃完了以后,一甩,甩得周围人身上都是菜汤,没过几天,好几个人就来找校长了。
你能想到她们会说什么吗?谁能想到。
师:你们五位家长到前面来,各位家长,你们好,我是王校长,你们今天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生扮演家长,找校长谈话)
师:美奈子这儿有点儿问题,你们可不可以多多包容。
生(再说)
师:我从学校的角度陪你一些笔呀、本呀!
生:有一天有可能威胁到其他的孩子的。
师:她们一个担心孩子被影响,还担心孩子会被带坏。
师:她们没有排练,到前面来,就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说,难道你不能说值得鼓掌吗?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们。
(2)对比,孩子们的表现。
师:孩子们,家长们是这样 的。但是孩子们跟家长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你看看孩子是怎么表现的呢?
师:她们每两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去帮助和照顾美奈子,有人陪她玩滑梯,美奈子一滑,她们就跟着滑,因为怕他们受伤。还有人陪她上厕所,因为她会尿裤子,一旦看见她尿裤子,同学就会找来干净的裤子换上,还记得铁三吗?咬人的那个,她现在可以跟美奈子,去做沙雕游戏,是不是异想不到。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的表现和家长有这么大的不同?
师:都有谁,一次都没发过言?不能说,我根本都不能回答问题的坐下,能试着回答的着。
生:大人的心更坚硬 。
师:有时候,大人和孩子比起来,心更坚硬一点,不错,点赞,请座
生:她们更愿意去帮助美奈子。
师:那为什么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帮助美奈子呢?
师:他们考虑的不是美奈子需要帮助,他们考虑的是自己 的孩子。而小孩子就很单纯,他觉得他需要帮助,就帮助他。
师:你没有要说的,你就坐,可以,没问题。
生:(生坐)
生:孩子们认为,她们可以把美奈子教好。
师:那我问你,你觉得大人善良,还是小孩子善良。
生:小孩子。
师:在这个问题上,好像孩子表现的比大人更善良,是不是。
师:你看起来很老成的样子,这样吧!我换个问题,问你
师:你的家长有没有告诉你,要和同学做朋友?(有)要和什么样的同学做朋友?
生:学习比较好一点,乐于助人的,喜欢交往,各方面都比较好的。
师:我们的家长,在和我们说在跟同学做朋友时,其实他们是有前提条件的。
师:他们往往希望我们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
生:学习好的,行为好的,对不对,像这样有问题的孩子,往往他们就躲了了,就不太希望我们和他们做朋友了。
师:所以他们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呢?又是一套
师:嘴上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呢?又是一套
师:所以有时候小孩子的心,比大人的心更纯净,更善良。你同意吗?
师:所以我们刚刚一起在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会表现的这么好呢?就因为他们天性纯良。我们常常说有一句话叫:“人之初,性本善”你都会背,但是你不会用。你光傻背不行,该用的时候,得用,而人随着年齿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慢慢、慢慢地他的心就变得坚硬起来了,就没有那么柔软,没有那么温情了。
师:好,一个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3)小谷老师以身做则
师:“小谷老师牵着美奈 子的手……身体非常劳累”“美奈 子的奶奶每天早上要把三条干净裤子交给小谷老师,……点头微笑”
生:觉得小谷老师做得对。
师:也就是小谷老师无形当中就成了孩子们的榜样。
师:所以教育的事儿,不需要孩子们去说,你应该怎么样。你必须怎么做?只要你这么去做了。由其是老师,你这样做了,你就会影响到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就会跟着你,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在课堂里,孩子们的榜样是谁呢?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
生:做出来的。
师:太对了
(王老师带着学生,开启了一堂人性的思考课,所设置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分别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又站在小谷老师的角度思考,最后,又抽身出来,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教师却在无形当中,带领着学生,学习了从多个角度思考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受到启迪,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受到精神的洗礼。)
师:我们说到这儿,你是不是越来越有启迪,越来越有思考,的确如此,读一本书,如果我们只是看看情节,读读故事,还远远不够,一定是一边读,一边想。一定是一边读,一边想,读人家的故事,想自己的生活,这样,你读到的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才更有意义。
(再次总结阅读方法,读人家的故事,想自己的生活。)
六、总结升华
师:你知道,前面我提到过一个足力老师,还有印象吗?是小谷老师他办公室的同事,对不对,足力老师居然后来,和学生家长一起,到政府门口去静坐示威,绝食,你有问题吗?
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会这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没错,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本书。(?)
师:在一个学校里边,不可能所有孩子都跟铁三和美奈 子那样,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像小谷老师这样,那么他和那些老师之间会有冲突吗?那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我们再留一个问号。
师:所有的问号都留待你自己读书,去解决人。
师:这就是灰谷健次郎,是这本书的作者,他曾经在一本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身体坐正。
生:孩子们的善良,照亮所有人脚下的路……这样的故事。——灰谷健次郎
师:他曾经也是小学老师,但是他后来辞职当了作家,把样的故事写了下来。
师: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呢?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呢?
师:你有什么想了解的,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生:N君是谁?
师:N君,是一个学校里面,倍受打击,倍受冷落的孩子,他曾经给灰谷先生写信,请他帮助自己,灰谷先生把他的真实姓名隐去,把他称为N君
师:还有没有?
师:那我问一个问题。灰谷健次郎,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他为什么辞职,又不做老师了呢?她笔下的小谷老师的形象,那么有爱,他怎么反而不做老师了呢?你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要讨论吗?好讨论一下,你怎么看待,他怎么不做老师了呢?
师:谁有想法,他为什么不做老师了呢?
生:灰谷健次郎,应该是想把他的学生记录下来。
师:那他一边工作一边记录下来,不可以吗?
生:为什么要专心干这一件事呢?
师:他忙不过来,他一边当老师,一边当作家,会忙不过来。
生:我觉得灰谷健次郎,这个可能是他的一个梦想。因为刚刚黑板上出示的那首诗,是灰谷健次郎写的。他说总有一天,要把那些事情写下来。这可能是他以前的一个梦想,他想完成他的梦想。
师:他想完成他当作家的梦想。你认为呢?
生:我想他应该是想写一些书,让现在的孩子,老师看了都会有一点启迪,还会感兴趣,多看一些书,教育一下现在的孩子 。
师:那如果当老师能不能教育孩子呢?
生:当老师能教育孩子,但如果当一个作者,比当一个老师,一个是用别人的书来教他,一个是用自己的书来教,让广大的人都能看到的。而老师,他只是一个有限的固定的,而作者他写出的书,却是源源不断的,他可以给很多很多的,甚至是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看到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她说,一个老师,再努力,你面对的,就是你教室里的这些学生。你的有为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如果你当一个作家,你就会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到你的作品,都会从中受到启迪,那我们就都去当作家吧!谁也不要当老师了,可以吗?也不可以,有人喜欢当老师吗?
师:你也想当老师呀!为什么?
师:但是孩子很让人生气的,你知不知道?比如上课,他们谁都不理你,谁都不吭声,你着急不急呀!着急怎么办呢?
生:去管学生
师:你知道我越管学生,他们就越不吭声,
生:去跟他们沟通,聊心。
师:可能今天你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当老师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呢?可能你们没有想过,但是,至少在今天,你可以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当一个作家,你会去影响更多的人,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当作家,没有人,在教室里面,去耐心的,去细心地,充满爱心的教育每一个孩子,就不会有未来的作家,所以老师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优秀的人,如果能来做老师,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想今天的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读到了书中的一些故事,如果还能够引起你的一些思考,对教师,对教育,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那就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