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凭记忆摘取17年看过的经典:
1.玛丽与马克思
这部电影很早就被推荐给我了,但直到不久前18年元旦的时候才正式在家中已联网的影片库中看到它,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了。本想着最多五分钟,如果五分钟之后还无法让我忘掉周遭一切的烦恼彻底沉浸剧情之中,并且爱上它,那么不好意思,我只能抱歉和它说再见。
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五分钟,那奇特的开场白和奇特的表现手法就吸引了我。——也许是以前看的介绍误导了我,我一直以为这是关于哲学大师马克思与某名为玛丽的美丽女郎之间的罗曼史故事,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玛丽是一个陶瓷娃娃、马克思也是一个陶瓷娃娃,他们一个是额头上长着太急的丑小鸭,一个是肥胖得连家门口都挤不过的独身中年大叔。
这是两个孤独而纯粹的心灵之间的对话,以原始的信件作为沟通情感的媒介,但这种情感,比爱情、友情、亲情都要更特别。它的起始点比人们普遍追寻的重要情感低得低,结束点却超越一切,仿佛是人类一切情感的融合体。表达了一种十分深刻的生命主题。
2.我是路人甲&绰头状元
《我是路人甲》是用真草根演员拍摄的关于真草根生活的(但制作绝对非草根的)草根电影。这部电影固然有一些不够真实的浪漫手法,类似于杜琪峰影片中才有的那些,比如主人公进城后被三轮车司机骗走几十块钱车前没有找,结尾时该司机为了帮主人公追回女朋友,不惜眼前正有另外一件要紧的事情要办——也许是片场某部电影情节需要一辆装饰着粉红色气球的三轮车作为求爱婚车,却正好契合男主角追爱的剧情,仗义相助。
关于这个情节,我们甚至可以猜测,也许现实生活中三轮车司机是的确存在的,他在扮演该片主人公的演员刚到横店时的确坑了他一些车费,然后这个司机听说他现在在这部电影中当了主角,于是又找上门来了,甚至在电影中客串了一把,电影中那个需要装饰着粉红色气球三轮车的影片就是本片......
无论如何,演员们看上去生涩的表演,起承转合,背后是十分醇熟的电影表现语言——连演员们的生涩与“不入流”本身,都成为了影片最具有审美价值的部分。因为这种生涩,正是导演着力追求的,那种草根性,也正是导演力图表现的。但无论生涩还是草根性,这些是其他训练有素的演员们无法表演出来的;能将它们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是草根们自己,于是导演采用了真实的草根演员,甚至在影片中就交代了这部电影是生产方式:选拔一些合适的草根演员(群演),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再次选拔其中表现优秀者,参与本片的拍摄。戏里与戏外,互相交融,互为语表,效果奇特,十分好看。
而且,好看之余给人最大的启发与收获是:这世上没有草根,不用心对待手中事业的人才是草根。所谓的精英,是他们能够用普通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入去认真将好做成最好,将最好做成更好。精益求精,绝不潦草应付。
《绰头状元》则是一部假装为草根人士的社会精英饰演的关于“伪草根”(和“草根”的概念,不同,“伪草根”所表示的仍是草根)的精英之作,但是它和《我是路人甲》一样,对平民没有歧视,敬重的同样是无等级地位之分的善良之人、热心之人、侠义之人、大气之人。
大丈夫四海为家,《我是路人甲》的主人公带着一千块钱出来闯天下,从网上百度以为三百块钱就可以租到几十平米的大房间,到地方才知道光路费就要花七八百,身上再被人骗走一些,再吃上几顿好的请请朋友,身上差不多已经身无分文。但这就是他的起点。《绰头状元》主人公的起点同样很低:身无分文,虽然身处大城市,住着酒店,但房租一欠就是半年,天天被房东追着要钱,天天有被扫地出门的危险。但这个草根与《我是路人甲》中的草根显然不同。前者格局非一般草根能比,首先他要有一个对得起为人尊严的好住处,这样心胸才能豁达与光明;此外,他得十分聪明,点子眨眨眼就来了,能文能武,会说英文会唱歌跳舞,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并且绝对是良家妇女,同时他要对自己特别自信,他甚至能容许自己做一些坏事,比如房租一欠半年后,为了解决当下的困难,他脑筋一转,几个“噱头(可以理解为诡计吧)”就冒了出来——从家私店骗来一套昂贵的真皮沙发贿赂、博取酒店老板的信任,趁机取得他的公章,然后将其整栋酒店大楼都卖给从南洋回来的商人......
“《绰头状元》所诞生的年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1974年),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发展转折期。据说,直到1971 年,香港政府才出台法律正式废除‘大清律’,禁止一夫多妻,但彻底杜绝这种现象差不多要到1979 年前后。而正是在1974 年,鉴于当时政界、警界与服务业污浊、社会风气堕落,港督麦理浩爵士决定成立‘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即今日的香港廉政公署。在这些改革措施下,社会风气和法律制度的双重完善,香港真正进入了一个经济腾飞、社会繁荣的时代。”(来源: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217499-1.shtml)《绰头状元》中的草根主角,头脑聪明,有时难免犯一些政治错误,但总体来说心地善良,心态光明,满满的正能量,看到问题就去解决,走打哪里无论有钱没钱总能吃得开,并最后在他那位稳妥而美丽的女朋友的劝解下改邪归正,走上了前景不错的光明未来。可以说完全契合了时代的心理诉求。和《我是路人甲》一样,满满的正能量。
但对比起来,《我是路人甲》的主人公以木讷与忠诚的(甚至我怀疑是失真的未经开发的)善良打出一片天,《绰头状元》的主人公以精明的头脑外加善良打出一片天。两种不同的性格,两种不同的时代。
3.《妖猫传》《无极》
均是陈凯歌的作品。有人说17年的《妖猫传》其实就是十年前的《无极》。也许吧,我只能这样说。
其实《妖猫传》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观。而《无极》表现的是一个中年老男人的世界观。
《妖猫传》的主角是白居易和空海,两个涉世未深的纯真赤子,对人世抱有美好的梦想,一个希望写出超越李白的诗句,一个希望从大唐带回无上密法。本质上,这也是一个写给草根的电影。因为无论写白居易,还是写空海,还是写皇帝或其他权贵,对他们所拥有之物,作者都不进行渲染。白居易有很多人穷其一生求而不得的官位(起居官虽然官品低,但这是比上不足的语言,比起得不到的人们来说,好歹是官,且能够接近皇帝,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但最后说不干就不干,视权力为粪土,他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文学上的造诣。并且呕心沥血,为追求这个梦想不惜搭上自己的生命。
空海本来就是一个出家人,出家人四大皆空,有的等于没有,手中没有不等于心中没有,物质追求在他来说不具备任何诱惑力。因此,当宫里的皇帝死亡了,他知道他的死因,当即将继位的皇帝他也明知对方将有危险,他完全有着大把的机会借此创下功劳获得权力,但是他并不看重这些,和白居易一样,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梦想——对师父的承诺,因而能够风轻云淡,说走就走。
对杨贵妃与唐玄宗,他们纵然拥有整个国家,但作者仍然通过唐玄宗守不住爱妃的性命而讽刺了权贵这种最终诉诸于物质的价值——对唐玄宗来说,江山总是最重要的,为了江山,哪怕是心爱的贵妃,也可以让她去死;而江山其实又最不可靠,人总会死,而死后除了能够带着人们的思念、回忆与尊重,没有其他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能够带走。
至于秦昊饰演的陈云樵为了钱牺牲掉妻子与自己的性命,白居易和空海等存在对他这类存在来说就只能是讽刺性的存在了。
《妖猫传》讲述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充满梦想的世界观。
《无极》显然不同于此。
《无极》讲述的是一个中年老男人的故事,主角是鲜花盔甲的主人,也就是光明。虽然后来奴隶昆仑曾穿着鲜花盔甲杀了王,拯救了倾城,甚至整个电影所着力讲述的爱情故事的真正男女主角是倾城与昆仑,但鲜花盔甲真正的主人一直都是光明,而无极世界的重心绝对不是一个爱情故事。鲜花盔甲代表的是胜利、掌声、名誉,但是英雄总有老去的一天,象征光明的光明将军同样如此,命运注定他要衰老,新的年轻的英雄注定总会诞生,并对他取而代之。就如世上有绝世的美人,她遇难了需要英雄来拯救,那个英雄注定是鲜花盔甲的主人,因为只有他的光环与威望足以与王抗衡。但是,从剧情来看,一个忠诚的、老去的英雄,是不可能对他的王产生背叛之心的,哪怕这个王腐朽昏庸令人可恨,但他不可能背叛他更不可能因为拯救一个女人而背叛他。所以,电影中是穿着主人盔甲的昆仑杀了王,救了美人。
爱情的主题只是浮在表面的肤浅主题;《无极》所表达的实际主题是一种英雄必将迟暮被年轻人取代,美人终究将属于年轻英雄的浓浓的沉痛伤感。这种感情,想必陈凯歌导演在电影中是倾注了十二分的真情吧。所以,他安排倾城美人心甘情愿地爱了光明英雄一阵子,甚至在影片结尾,当她早知穿着盔甲去拯救她的是昆仑而不是光明,已经与光明决裂时,光明最后的举动和他说的那句话还是感动了倾城,让倾城认真地再次爱了他一次......并且有了一个对得起英雄一生英明的慷慨赴义式的死亡。毕竟英雄所渴望的,是一个壮烈的牺牲,是希望死在战场。
总结:《无极》在早几年时间看的时候,当时看得人十分膈应。可能当时的我(嗯,仅表达个人观点),十分无法从现实的纷扰中走出来,太在意现实中流变的语境,特别无法接受影片对昆仑这个主人公的角色设定是奴隶,特别无法接受影片设定的正面角色所抱持的是一种奴隶式的忠诚。——偏偏其中倾城是注定要成为奴隶的贫民的女儿,昆仑是连走路走不会被人当成牲畜在地上爬的早已失掉人格的奴隶,其他人是兵,是王,是权贵,没有平民,全都是奴隶......映照到现实,不免令人难受,不免令人反感、质疑:导演这是要傲视整个世界,将我们普通人都看成没有人格的猪?
十年前与十年后,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陈凯歌,看到了不一样的作为观众的我自己。
4.《一个好爸爸》《柔道龙虎榜》《放逐》《文雀》
其实就是两个关键词:古天乐和杜琪峰。
他们的电影值得一一看遍。所以17年上半年整整有一个多月都在看他们俩的电影。他们的电影陪伴我度过一个多月的黯淡无聊时光。希望18年仍然能够遇到像这样能让我每天着迷的电影,最好是下半年,每天看一部,顺便写写影评,应该会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