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从小向青少年倡导三句话:“书本是甜的;知识和智慧是抢不走的;学者是最受尊崇的。”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孩子是否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前提是读书。一个孩子的读书习惯主要来源于家庭,而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更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良好途径。
培养儿子阅读的习惯,让儿子成为爱读书有内涵的孩子,一直是我想经营的家教之道。特别是从小儿子墨学说话开始,我就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以下是我在陪伴儿子阅读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感悟。
一、 在游戏中读书,在读书中游戏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就会给孩子买一些幼儿读物,我也不例外。子墨也是从啃、咬、撕一系列张牙舞爪中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也陪伴他从婴儿顺利过渡到幼儿。而使子墨真正喜欢书的是他爸爸给他订了一套《巧虎(乐智小天地)》开始,那时他还不满两周岁。这是一套综合性的家庭学习商品,含书、绘本、DVD影像教材,教具,科学实验材料、父母读本等。每次收到,子墨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我给他阅读故事,和他一起识字做题,陪一起游戏、做实验。记得有一次,有一张识字地图,我们把地图铺在地板上,母子俩趴在地板上根据要求做游戏,儿子玩得很开心,并认识了“森林、公路、哥哥、妹妹“等二十来个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从小班开始,子墨开始认字,而大多数是在游戏中认字,例如我和他一起玩走迷宫,下棋、看微信……凡是出现的文字我会有意引导他读和认,玩的次数多了,他也渐渐记住了这些字。当他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后,我在读给他听时他也会跟着读。
二、竞赛阅读,从阅读走向“悦读”
在西方,为孩子大声读书是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为孩子讲故事是一种传统。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泰国一所大学演讲时,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还是靠画?松居直的回答是:靠耳朵。所以,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从图画书开始,选择一些精美的绘本,大声读给儿子听。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子墨的识字量渐渐多了,为了提高他读书的兴趣,我采用了竞赛朗读,比如在读《十万个为什么》时,我读一段,让他接着读一段。尽管他读得疙疙瘩瘩,甚至读错了好多字,但他读得还是很开心的,也激发了他对科普读物的兴趣。
子墨上了小学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有意引导他读一些优秀的少儿读物,他以很快的速度读完了《木偶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列那狐的故事》《伊索寓言》《三百六十五夜故事》等,在读《淘气包马小跳》时,他能把幽默有趣的顺口溜背下来,因为他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但有时也因家长忙于其他事务,不陪他或不关注他的阅读,孩子的阅读也会懈怠或停止。有一个阶段,子墨不怎么肯看书,《汤姆索亚历险记》看了个开头就搁在一旁,见此情景,我就在每天睡前陪他一起在床上看书,等他睡觉后我接着看下去。第二天再告诉他我已看到某个情节了,他为了知道这个情节或赶上我看书的速度,晚上就忙着看下去了。就这样,没多久一本书就看完了。
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同时也利于我们对症下药,教会孩子如何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的读书习惯,更能培养一种良好的品行。
三、建立家庭小书房,让书香充溢心灵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 所以在这方面,我努力为孩子建构一个温馨的小窝,一个阅读的天堂,为孩子创设舒适惬意而又童趣化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孩子进来阅读。我们家中藏书不多,但有三个书房,我的书房中文学类、心理学的书较多,大儿的书房是由卫生间改造成的,朝南,小而温暖,小儿子墨的书房是书桌书柜连一体的,充满了童趣,他有时会到哥哥的书房找自己喜欢的书看。除了固定的书房之外,床头、客厅、厕所里到处都有书的影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随时随地都能读到书。子墨每次如厕,都会带上一本书,有时竟要看上半个小时,出于对便秘的担忧,父母只能多加提醒了。
为了更好地让子墨养成读书习惯,二年级开始,逢周六我就带他到市图书馆去看书,母子两每人办了张借书卡,让他从家庭的小书房走上更广阔的书海。并培养他看书的紧迫感、时间观。
我总认为,多一个好习惯就少一个坏习惯,因为喜欢看书的缘故,子墨不爱上网,不玩游戏,这一点总是让人欣慰的。尽管他正属于男孩最顽劣最淘气的年龄,除了喜欢看书、看电视、折纸、搭机械建筑外,也喜欢蹦跳顽皮做出许多怪模样,但他性格温和,懂得帮助弱小,懂得感恩,我想这其中多少有一点书本给他的滋养吧。我想只要孩子能静下心来读书,并保持下去,那么他的内心一定会宁静而充盈起来。
涓涓细流汇聚成浩瀚,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引导孩子爱书、看书,父母的言传身教不可忽视。中国有句古话:“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阅读也是这样,做父母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快乐,一起成长。亲子阅读,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