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尤其伟大的小说,是可以影响人的三观的。
三观按照通常的理解,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从另一个角度,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题材,除了小说之外还有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小说最典型的特征是虚构,但这种虚构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依托现实的一种虚构(科幻小说除外)。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也可以用来总结小说。
刚才说了,三观就是认识和处理自己、世界、他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小说艺术与现实世界的不可脱离性决定了小说是某种程度的现实世界的重构。
所以,如果人们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塑造三观,那么我想小说世界也一定可以影响人们的三观。
但这里有两个前提:
一是,小说本身需要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伟大作品,比如《傲慢与偏见》、《飘》、《杀死一只知更鸟》、《月亮与六便士》、《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等。
伟大作品的特征是足够震撼,只有足够震撼才能撼动和重塑已经根深蒂固的三观。
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当然就像佛家讲顿悟和渐悟一样,不排除有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一生这样的情况,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小说中的元素只有在潜移默化中才能对三观产生深刻影响。
小说毕竟是人创作的,人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不管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地天马行空,现实世界就像风筝的线一样牵制着作者,这是束缚,但正是因为这种束缚才让作品直击人心,经久不衰。
其实,不止小说能够影响人的三观。
所有伟大的艺术,包括电影、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三观。
与其说是小说影响了我们的三观,倒不如说是阅读(小说)本身便是我们塑造三观的来源和方式之一。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嘛:
此刻的你,包含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认识的人。
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一段旅途,一部好的小说,会让人爱不释手,沉浸其中。
一般来说,小说都比较长,这就让小说中人物的三观有足够的时间来对读者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加上生活的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从小说中吸收的三观就可能成为自己三观的一部分。
小说会影响三观的一个佐证便是千百年来人性的稳定性。
人性应当属于价值观的一部分。
几千年前的诗经中的情感,与今天并无二致。
几百年前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在当下,依然屡见不鲜。
琼瑶之后,再无言情。
时代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技术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进步,但人性却似乎已经进化到了尽头,或者更准确地说,人性自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从来没有变化过。
塑造三观的过程,或许也是认识和完善人性的过程。
小说是探讨人性的艺术。
自然可以作为三观的参考或者参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