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高一的儿子,这学期换了一个化学老师,班上同学告诉他,他们原本不是如今这位化学老师来教,应是另一位女老师。而那位女老师离职了,听说是去云南结婚了。
他想起自己去的那家课外辅导机构,也有个化学女老师,虽然没有教过他,但他见过多次,前段时间也听说离职了,是去东北结婚了。
儿子两次听到这样的消息,多少让他有些触动:“妈妈,你说为啥都是女老师离职去结婚呢?怎么没听过男老师结婚就要离职去外地呢?
妈妈,你觉不觉得?这些老师去的地方感觉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比成都还是要差一些吧!她们自己真的愿意离开成都吗?”
我对他能有这样思考问题的角度,颇有几许欣慰。
我回答:“确实,结婚结束异地恋,两个人团聚,在这个过程中,多数放弃自己事业的,都是女性居多。似乎女性为了结婚,放弃自己的事业积累和习惯了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天经地义。”
我接着对他说:“你能想到问她们自己愿不愿意,这就是一个进步。即使是在时代进步的今天,外界也很少去考虑,女性自己的想法,社会更多的是对女性家庭身份的认同。认为她们这样的选择理所应当,很少有人去关注她们的内心感受。”
然而眼前16岁的少年,是从自己有限的生活经历中,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到为婚姻付出得更多的是女性。
女性,除了在职场上同男人一样拼杀,女性还同时兼有多重社会身份,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她们需要照顾到很多人的感受,却时常忘记了自己。
当然,这种现象的背后,不排除是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毕竟“双减”之下,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机构纷纷关门,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也面临着二次就业。这个时候,自己的人生规划以婚姻为重,感情稳定之后,再来重新考虑事业问题,也没什么不妥。
儿子所在的学校是所民办学校,这种私立学校老师,也没有公立学校老师的事业编制,选择改换赛道或者到其他的城市考教师编制,相对来说,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也多一些吧。
这虽然是个案,却也具有了相当的典型性。一直以来,女性在婚姻中,往往需要付出和承担更多。
很多知识女性,通过多年读书,实现了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了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可一旦出现婚后孩子需要照顾,女性马上会放弃自己的事业,将事业的积累归零,仿佛理所应当,哪怕她和男性养家的收入其实不相上下。
我认识好几位优秀的职场女性,都是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选择了收入比之前低、事业发展明显有限的工作,还有的因为孩子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自己直接回家当了全职妈妈。
后来发现,自己离开职场久了,渐渐地,也不太适应职场环境了。
2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个80后宝妈的口述亲历,因为她一岁的小儿子有非常强烈的分离焦虑,加之疫情给职场带来的不确定性,她在先生明确返岗之后,选择了全职在家照顾娃娃。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大概率他们是选择“老人帮忙+请个保姆”的模式,夫妻两个共同挣钱养家。
毕竟他们通过近二十年的打拼,已经在北京拥有了一套改善性住房,以及一个为了女儿读书所购的小面积学区房,目前房贷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可随着疫情的反复,合适的保姆没找到,最终宝妈选择了回家照顾孩子,想等小儿子三岁读了幼儿园后,自己再继续求职。
老人回家休息了,这位宝妈每天自己做家务、买菜做饭、接送女儿和儿子、辅导孩子作业,每天都累得精疲力尽。
想到家庭支出的巨大压力,这位宝妈还对自己的消费进行了“断舍离”,除了必须要买的生活用品外,自己的化妆品、衣物都不再添置,先生赚来的养家费用,也主要用于家庭支出和两个孩子的教育支出。
由于自己全职一下子没了收入,这位80后知识女性,觉得自己的花费减少一点没关系,但想给娘家买点东西,就只能靠老公了,这一点让她感觉不好意思。
所以她尽量维持平衡,尽可能做到两边父母都满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她记得自己去公司办离职手续的时候,公司的老大姐很惋惜:“照顾孩子毕竟是暂时的,困难克服一下,你学历好,又做到了主管,回家以后,自己的前途就不确定了呀!”
感觉到这位80后宝妈,其实内心还是很纠结的。但眼下自己亲力亲为照顾孩子,可能是她目前最好的选择,眼看自己付出后,儿子的分离焦虑正在缓解,她更觉得自己不能前功尽弃。
记得有位知名女性曾说:“身为一名女性,经常有人会问我,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我想恐怕没有人,会问男性同样的问题吧!”
似乎男性天生可以专注事业,不被家庭打扰和牵绊。女性不仅承担了生育责任,还得承担更多的养育责任。
当然,有些女性特别享受妈妈这个角色,愿意以事业为轻家庭为重。如果她遇到的先生很好,理解并尊重她的付出,还很愿意和她一起分担养育的压力,这肯定是一件乐事。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做出事业牺牲的女性都这么好运,一定会得到丈夫的关爱、理解和尊重。
可能这种牺牲换来的是,丈夫以事业忙碌为由,彻底逃避本该他承担的家庭责任。
女性丧失了自己的经济独立权,专注于照顾家庭、养育孩子的风险其实很大,孩子优秀当然母亲欣慰,父亲自然也满意,夫妻关系好,家和万事兴。
可如今在内卷这么严重的教育比拼的情况下,大概率上,很多孩子表现普通甚至可能出现学业困难。
夫妻之间的矛盾,很多也会因此展开。一方觉得自己全职在家牺牲很大,一方觉得对方全职在家带娃,还没把孩子教好,这种矛盾与冲突,对夫妻关系及亲子关系都是有直接影响的。
3
82岁的杨本芬,最近出版了她的第三本小说《我本芬芳》。
这是继她的《秋园》、《浮木》之后,讲述了自己母亲的人生过往、回忆家族里其他亲人之后,聚焦自己六十年婚姻生活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我之前看《秋园》和《浮木》的时候,就发现杨本芬很少提及自己的感情。在我看来,一般不提及感情,要么是过得很幸福不必说,要不就是不太幸福不想说。
这一次看《我本芬芳》,看到了女主角“惠才”是代表杨本芬发声,才感受到她这六十年的婚姻生活远没有外界看到的那么温馨。
惠才早年是在走投无路最失意的时候,遇见丈夫吕。两个人有着相似的悲苦经历,惠才以为他俩会很幸福。
外形帅气、为人谦和的吕,承诺会送惠才继续读书,惠才更是心动不已。
不到二十岁的惠才,还不懂得爱情和婚姻的时候,就和认识了仅两个月的吕勇敢地走进了婚姻生活。
没想到吕婚后逐渐显示出的生性冷漠,让惠才很伤心。
虽然吕有原生家庭的原因,但他从来没有在家庭生活里真正迁就和心疼过小他七岁的妻子惠才。
吕是那种既想享受婚姻里家庭的便捷,又想要一个人单身的自由,加之他和惠才之间的沟通是少之又少,这让惠才时常感到孤独和心痛。
当然,吕也谈不上有什么生活恶习,也没有出轨搞什么婚外情,但是他就是对身边家人很冷漠,远不如他对外人那么热情周到。
可能像吕这样的男人,对看重感情质量的惠才来说,注定是做朋友会比做家人更好。
他当年答应为惠才的事,几乎一件也没做。惠才独自承担了很多婚姻里的孤独与寂寞,包括独自进产房生孩子。
有了孩子之后,惠才又不得不把自己的梦想放下,全身心投入养育孩子,同时还不忘,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可即使这样,吕对惠才,依旧有很多的沉默的不满。惠才既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也不知道该和他如何改善关系。
当他们的三个孩子都被送入大学后,吕自己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在惠才的精心照顾下好转,性格这才稍微变好了一些。惠才想着,这下两人也算是苦尽甘来,携手相伴到老了。
这一天,惠才问吕:“你八十八了,我八十一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分道扬镳,再不相聚。假如真有下辈子,我是说假如,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吕竟然摇了摇头。
惠才有些惊讶,连问几次后,吕明确回答:“不愿意。”
惠才终于知道,这六十年的婚姻——大家眼中的钻石婚——的确也是固若金汤的婚姻,只是她和他都没能获得幸福。
她有她的伤痛,他有他的伤痛。
悲惨孤独的人更容易相爱,他们本该相爱的。但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
这段话写在了这部小说的结尾,多少有些让人觉得苦涩。
但这可能也是一位女性长者,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所有女性,需要时常回头,检视自己的婚姻,感受自己婚姻的幸福程度。
婚姻终究是靠两个人共同经营的,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就能获得幸福。
面对婚姻中的未知风险,女性最好的方式,是永远要有“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的行动力。
要知道,婚姻对一个女人来讲,绝不意味着终点。
而任何选择为婚姻全然放弃自我的人,真心希望,这只是一个女性的阶段性选择。
@本文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女性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15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