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款用户喜欢的产品
当看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习惯思考的是落脚点是用户喜欢。而其实最关键的是产品。
产品是符合流程的,核心功能具备的,才能谈去让用户喜欢。这里是存在一个主次之分。先做的一款可用产品,而后才是如何让用户喜欢。
可用性体现在主体流程是可以跑通的,逻辑是自洽的,基本的功能都有的。当然这么说也比较抽象,再具体一点说,可用性就是说用户拿到这个产品后,是能够解决他的痛点或需求,帮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能够解决使用问题的,就是具备可用性。
一个用户为什么要用一款产品,一定是这个产品帮他解决了一个或者多个问题,如果解决的问题是高频的,那就更接近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不过,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也是动态变化的,比如当没有一款软件产品时,用户表示可以记录问题,跟进处理就足够了。可是当有个软件产品时,他会增加比如提醒功能、预警、处理状态、可以采集图片等需求,甚至还要可以导出数据。需求因为工具而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需求是否要全部满足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一个需求要保证闭环流通和管理,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如何输入,如何处理,如何输出。输入是源头,处理是规则和标准,输出是结果。
当一个需求被提出时,最关键的是把流程梳理清楚,它是什么样的闭环管理流程。流程的节点和判断机制又是什么。
举个例子,有一个需求是对未拜访客户做预警提醒。那么这个需求首先要展开,拜访的人是谁,他应该什么时间拜访,频次是什么样。然后是预警的触发条件是什么。拜访了肯定不预警,但是要有标记吧,不拜访在预警前要判断距上次拜访时长,或者规定的拜访频次是否达成,这里就需要明确判定规则是间隔时长,还是指定时间内的次数,开始时间从什么时间计算。
当明确了按间隔还是按次数之后,再判断是否有实际与标准之间的差距。然后才是对于达标的不预警,对于不达标的找到对应预警内容和标记。
以上只是一套基础的判定流程,也是为了说明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流程是开发的必备条件。不然,可能存在逻辑混乱或者规则有漏洞的情况。
所以回到开篇的题目,用户喜欢的产品可能因人而异,每个人喜欢的理由各不相同,所谓众口难调,但是一款好产品最基本的特征是可用、易用、好用、爱用。
可用,就是解决了实际问题,能够达成用户预期。易用,是在可用基础上操作简便,体验感强,这背后是对应用场景深刻洞察和逻辑的封装。好用是既满足可用,又满足易用,还能做到想到了用户没想到但是实际会遇到的问题,可能是隐含在基本需求下的,可能是关联需求的,也就是想在用户前面。至于爱用,这是通过一系列优化和改进,用户对产品深度依赖,培养了忠诚度或用户习惯,用户使用它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用户成就自己或者实现个人价值。这四个阶段是递进关系,也是一款产品从关注流程到关注价值,从关注个体需求到关注影响力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