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对以前写过的内容平台的一个近况总结,建议先看其余两篇文章,再看此文。
第一篇《币乎、知币、Primas、ONO、赞我、YOYOW、Pressone、Ulord 内容产品大对比 上》,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币乎、知币、Primas和ONO四个产品。
币乎
币乎的技术一直被人诟病,但好像也一直无法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由于币乎强大的激励效应,机器人也是一直在和官方斗智斗勇,升级进化。
目前币乎依然聚集了非常多的高质量作者,热门文章抄袭的比例也大幅减少,但热门出现水文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家都在期待币乎体验的提升,并且也有非常多的坚定支持者,相信币乎未来的发展会很好。
知币
知币的发展由于其团队问题,目前已经基本宣告凉凉。
在之前很多用户就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知币,比如其官方人员公然讽刺币乎,这就是一种格局非常低下的表现,加之其不能为用户创造核心价值,除了通证的激励作用外,没有使用的必要性,这必然是无法长久的。
Primas
Primas一直都没有参与,但其选择先做DAPP,就决定了其体验不会太好,而且设计的规则无法阻挡刷币党,所以一直听朋友说Primas很乱,目前听到提及的比较少了。
ONO
ONO是想用通证激励来做一个微博类似的社交产品,可惜产品设计没有内在能够吸引用户的核心价值,通证激励能够带来用户,可如果产品不能给用户提供价值,无法长久激励。
在产品的设计中可以初期重激励,后期重产品,用通证吸引用户,还是得靠产品留住用户,ONO属于只有激励的产品,没有核心价值,大家去了都是去刷币的,基本不会在上面社交,所以一首凉凉。
第二篇《币乎、知币、Primas、ONO、赞我、YOYOW、Pressone、Ulord 内容产品大对比 下》,这篇文章中介绍了赞我、YOYOW、Pressone、Ulord四个产品。
赞我
看完赞我的白皮书之后一直都觉得很不舒服,写的太过夸口,什么锚定了数个十万亿级别以上的市场,什么垄断了部分国家20%以上的新媒体资源,真的是服气,什么都没有呢,就敢这样夸口。
而且其代币1000亿,每年增发20%,不知道赞我哪来的那么大勇气,而且卖了50%给首轮投资人,只锁定6个月,也没说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锁,我是非常服气的。
YOYOW
YOYOW现在已经对接的平台只有币问和三两知,币问的发展一直比较低调,激励效应非常弱。
从最近YOYOW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是因为内容平台对接主链非常麻烦,耗时良久,如果现在就开始大规模的激励计划,对后面接入的平台会不公平,所以目前主要是在开发接入工具,以提升接入速度,完成工具开发之后会展开大规模激励计划。
这个解释基本符合其目前发展的现状,币问的发展不温不火,是因为还没开始正式的激励,那么未来设计一个好的体系,还是可以有所期待的,只能说还未发生的就是有可能的。
Pressone
Pressone最近出了APP,我进行了试用,功能还比较简单,其想成为协议,让别的平台接入其协议内,进行内容分发,产品本身没啥问题,也在持续推进中。
Pressone出售给散户的代币只有5%,绝大部分代币都是团队和基金会手中,且锁仓机制不明,所以如果突然市场上流通代币增加了很多,也不要觉得惊讶。
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笑来老师不会继续割韭菜,毕竟已经跌了10倍多了。嗯,跟着一起念,笑来老师是不割韭菜的,韭菜被割都是自愿送上门的,和笑来老师没有半分钱关系。
Ulord
Ulord我对其印象一直不错,近期Ulord上线了第一个内容平台U享,这两天也有主节点陆续上线,开始了POS挖矿,刚可以POW挖矿时场外价格超过10元,现在上线交易所之后快要跌破1元,除了每天POW释放的6.4万个代币外,要说没有机构砸盘,这个实在是说不过去。
Ulord现在没有消耗的渠道,只有主节点需要锁仓1万个UT,每天都在释放代币,现在这个价格矿工也有变现需求砸一部分。
Ulord的代币分配20%是给团队和早期投资人的,但具体团队和早期投资人的比例是多少,并没有说明,预挖了10%作为项目前期投入,剩余10%分48个月线性释放,35%的POW,25%的POS,剩余10%社区开发者。
从现在的币价表现以及成交量来看,其实有理由相信早期投资人的代币是在变现了,当然作为早期投资人承担了风险,变现也很正常,只是不知道价格会跌到什么程度。
Ulord之上的内容平台U享,正在内测,看起来也是中规中矩,通证体系也还没上线,作者也都有很多熟面孔,暂时还没看出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李柯,区块链践行者、007er、P2P各大门户网站专栏作者,基金从业,证券从业,个人微信,weimuzimuke,愿与你一同进步。
拉了个小型微信群,一起聊聊天、侃侃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许能提供些价值信息,也许不能,有兴趣的可以加我微信,发送2.8元红包进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