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你还是他,总是在纠结何时买房,或者有人问你何时买房好。对于关注楼市十多年的校长,自然经常被问到这个话题。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人的心理特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本校长发现,绝大多数人在认识问题和寻找认识问题的本质时,往往会走入二个怪圈。其中一个怪圈是,自己先有一些想法,看法,观点,然后依据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去寻找一些臭味相同的观点,以更加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二个怪圈是,认人不认事,许多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些人而改变,特别是当二个人在争论时,因为某个人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或者偶像,就会不尊重事实的去支持这个人。这二个怪圈,在楼市之中,更是特别明显。
无数人,本来就是自己看空,因自己看空而错失了买房的时机,最后将责任归罪于听了某些空军司令。其实,还有一些人,他们可能就缺少独立的观点,自己都摇摆不定,而去寻找一些大家传说中的牛人,最后因为这些牛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故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导致错误的发生。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去打击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实事求是的告诉大家,本校长在2009年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
2006年以前,因为自己买了房,很讨厌那些唱空的人,甚至要争个你死我活,2006年年中,受调控影响,因为自己看跌,又很讨厌那些唱多的人,在06年9月,因为自己不再看空了,就天天对那些曾经臭味相投的空军说,不要再看空了。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我,因自己持什么观点,故去反对相反的观点,反对的原因不是人家对和错,而是他们和自己的想法不相同。
2007年6月,后来闻名于楼市的炒家“李金东”和当时刚刚逃顶的另一校友“吴K”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论,还记得当时“李金东”说了一句话:“小吴,你100万买来的房子,会80万卖吗?我看你都是200万卖的,既然如此,房价如何下跌?你当买房人都是傻瓜啊,亏本卖楼啊”,说完后,呵呵大笑,而在李的强词夺理之下,加上当时因为李的绝对强势地位和在校友中的绝对影响力,本校长和一群校友,也跟着呵呵大笑起来,唯有吴K没有表情的在一边看着大家傻笑,我们一起大笑的结论当然是,完全站在了“李金东”一边。后来的故事,大家知道了,一年后,即2008年6月,李金东协议转让名下所有房产给吴K,只求他帮供楼。其实,2008年以前的我,也是一个有想法,在地产圈有些小名气的人,但正是因为人性的二个怪圈,让我经历了惨痛的2008。
2009年初,我常常一个人回首往事,终于明白,许多事情的发展,不因多数人认同而朝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去行驶,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强势和气场而改变。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件事情,让任何一个人得出一个决论,对错都是50%,这个命中率比打新股要高多了。
故某个人,在某些时候对了,或许是水平的高超,也或许是运气的偶然。那一年,我还懂了,任何事情,拿出来解说,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二种答案,这就是空和多,永远都存在的原因。也就是那一年,我才开始,只尊事事实,不再关注什么人的理论,只注重数据,不再参与无谓的多空争论,在随后的二年多时间里,我经常一个人默默的去看房子,去了解市场,然后一个人孤独的在A4纸上写写画画,对着电脑发呆,因为我不再相信,任何人的任何观点,也不再相信任何人的任何操作,我深深明白,市场的结局不是在理论下争出来的,没有谁可以永远用理论判断市场,即使有人曾经对了N次,那么在N+1次也可能走向错误,甚至是致命的错误。
经历多了,许多事情就看淡了,当然,面对许多事情,也就谨慎多了。说上这么一堆废话,相信对回答开头的问题:何时买房,如何买房,会有一个心理层面的解答。或许有人要问,说,校长,你这些废话,根本回不了你开头提的问题啊。呵呵,那只说明,你的心理还没有过关。
今天的楼市,已经下跌了,这是不必争的事实,虽然是部分区域的部分楼盘。虽然今天的深圳楼市没有了投机和投资价值,但仍有居家意义,校长一直以为,“特刚找特笋”才是刚需的最好选择。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我并不希望强加于任何人,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你的收入、存款、家庭成员喜好、家人生活习惯,就不可能对你何时居家置业提出合理的方案。在一个房价下跌已经成为事实的今天,做出买房决定那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而在这个决定之前,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找到笋盘,而是有个理性的置业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