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堂中道文化传播

自性功法的原则是看到身心变换的实现,不打压、不助长。《庄子》云:勿忘勿助。《老子》说:为无为。日月无人推而自运行,是自然无为的妙用。让身体自导自引、自主调节、自主更新,也是在发挥自然无为的妙用,总之就是不加人为的东西到里面去。人为的东西是后天,一人为就等于与先天背道而驰。中国字发明得很好,人为即“伪”。我们不修“伪”道,要修本来的自性!
“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无为是大智慧!“无为”是道家修炼的至高无上心法,“自性”是佛家修炼的至高无上心法,此二家虽言词不同,但同出一理。
现在不然,很多人修的不是自性法,杂念来了打压,而不是如实去接受、去觉知,总是在求静。殊不知,“欲”求静,等于又多了一个杂念。求静往往只会更糟糕、杂念更多,因为“求”本身就是“欲”、是杂念。就算求来了“静”又怎么样呢,是一直紧盯、死守、打压的结果,此“静”非真“静”。就如你把球按在深水里,手一松球照样浮起来。此等用功不究竟。练功时虽可以勉强称静,可是到生活中就行不通了。为什么呢?生活跟练功是分离状态。如此这般练功,生活中如遇事,烦恼习气照样有增无减,因为没禅定,修的是小乘、小术,靠死守、打压修的不是无为、不是自性,就算修时有静也是“死静”。如此修功有违本真,修不出智慧。没禅定怎能有“般若”?就算有智慧,也只能称为“闻慧”“思慧”,而非“修慧”。真正的修身、修心,就是修其本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修自性、修实相,是修“自知”、修“自胜”。如此修功,身体健康、心有力量,身心都有觉性,有禅定。身体有智慧,不生病、不乱为;心有智慧,不偏激、不对立。遇事无忧,身心双运,此大圆满!
再言“身”方面:
一般练功的“站桩”“打坐”,都是如上所说采取求功或打压的方式在练。要真练对了,身体会自行祛病健身、吐故纳新。自导自引、自我诊疗、拍打、点按……都会自主运作、无为而治。治病按摩手法不用学亦自会,技击术亦是本能。
而今众人都人云亦云,忽略了“无为”“自性”,一直在模仿却从不内求,从不思索功法的根源是什么。功法的形体招式是“动·静”互根互生的产物。形体是内在气机运行的产物,叫“有诸内必形于外”。练功站桩打坐同如上心法,不是死静,不是枯站、枯坐,要体察内在的“生机”。练形取意,“意”是什么?就是内在的内气、能量。练功的人思维别老停留在外在形体上,要知道还有气、劲、力、神!觉知身体的变化就是练神明!靠打压死挨硬撑去站桩打坐,练出的功是“死功”,神形皆紧没活力,所以很多时候越练脾气越暴躁,一股能量堵到身体里头蠢蠢欲动,爱较劲、爱发无名火,总想找人争斗比试,这叫积重自负,没化开!

“动静互根互生”是我们无为桩法的特色。站时、坐时一切自然且好,形调定后不再附加人为的矫揉造作,静、动皆自然,勿忘勿助,行中道。求动、求静,都错!一求就落入后天,成了有为法。《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指什么呢?不是去如实地接受身心的实相、去实修,是人为的伪道。如此修功,修而不达,事与愿违,当然称为“梦幻泡影”,因为用错功了。经云:“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看到没有:应作如是观!
所以要学经典,要明“佛心”,要明“自心”,佛是实在的人,说的句句实在话,要大家实实在在地去修、去用功,在练功中不矫揉造作,不打压、不妄为,只是如实觉受身心的实相而已。这就是“自性功法”。
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要勤修“无为法”,慢慢就渐入圣道。“无为法”“自性法”不是我创的,我只是依经典修持而已。所以练功要参经典(佛说的、老子说的经典),不能被旁门小道所欺!每每语重心长地给大家讲就是为了大家要寻根问源。现如今末法时代,巫师者众,明·正师者寡,没有智慧确实很容易误入旁门小术,所以要多学经典,参善知识。理通达物,知行合一。
最后以修真堂对联偈语来结束今天的交流:“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
普愿:学者勤修无为,离苦得乐!
修真堂 朱崇明 (字:无为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