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笔记一

作者: 峮子说 | 来源:发表于2016-09-03 10:35 被阅读284次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即理”,既然“人心即天理”“万事万物皆藏于我心”,事物之理都在我心中潜伏着,那么解除苦难的办法与策略当然也藏潜于心中,只是由于各种欲望太多,被蒙蔽住了而已。

       而“致良知”,就是要把心中过多且不切实际的各种欲望清除掉,让心停留在一种清澈澄明的本然状态,这是一种“本来无一物”的境界。约束自己、克除杂念必须要彻底干净,做到一点私欲都没有,这样才是理想的境界。有一点点私欲存在,那么众多乱七八糟的恶念就会受到吸引,接踵而来。 就如戒烟者一旦克制不住抽了第一根烟,而后就会无法停止,也就达不到戒烟效果了。

    知行合一,知行的本体就是良知,是不能分开的,只要自己的良知不被各种欲望隔断,知行发生的过程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行动的念头萌生了,而一个人切切实实去行动,就能使这个想法得以实现;所以说,产生去做一件事的念头,就是行的开始了,而行动,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充满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更有着许多诱惑和选择,如果我们拒绝不了那些诱惑,就会玩物丧志,虚度时光,从而与美好的梦想失之交臂。 所以树立志向很重要。

    其实志向的确立,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化为一幅生动、逼真的心理图景,并让这幅心理图景活动起来,成为影响自己思维及行为的源泉。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在头脑中看到自己的志向,然后不断以行动来强化它,稳定它。 想象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不断地想象能强化某一种思维模式,这类似于吸引力法则的运用,构建想要的事物并具体化,让你的信念和意志贯注到里面,从而使一个人具备很强的承受能力和行动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力量来。

    确立志向的方法:

    首先,在心中思索、想象自己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理想,要尽量想得清晰,确立一个具体的目标。

    其次,找出自己树立志向的动机或意义,想清楚为了实现目标自己要做些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后,以行动来实践、证明自己的志向,在行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志向成为生命中最 重要的开端。


    有了志向并为此努力。苦心人,天不负。老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当他历经了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在近乎绝望的境遇中,以一种执拗的方式坚持心中的志向时,上天就在不知不觉中为他打开了一扇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大门。

    欲速则不达

    王阳明认为,在为学求道的过程中,不能有过于急迫的心理,这也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十分急于学习一件事,在强烈的动机下,当时也许学得比较快,也有些收获,但如此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

       也就是说,我们确立了一个志向,要在一种放松、专注的状态下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说明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培养一种过人的耐心,专注于迈向目标的一个个具体的过程中,这样方能获得最佳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类在学习某一件事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刺激,在大脑里会形成与这一件事有关的“思维模式”。如果他没有受到过于强烈的动机所迫使,经过学习而形成的“思维模式”就会非常广泛而灵动,能够想出很多预案,对其他的事就能随机应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就是“智慧”。

    但是如果动机太强烈,学习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就会非常僵化,也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学到的,仅是一种解决固定问题的非常刻板的知识而已。如果事物一有变化,他的思维模式就会受到阻塞,无法想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由此可见,我们的心就是一种能力,能随着学习和磨练的程度而提升自身的境界。


    心只有随时保持在镇静的状态中,才能明察其势,随机应变。

       一个人在社会中会遇到许多烦恼之事,如果涵养不够,没有耐心的话,一碰上不合自己心意的事,马上就心浮气躁,冲动起来,结果酿造出一些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来,遗恨终生。

      我们大家的欲望和爱好太多了,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被这些欲望和爱好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沉浸于欲望和爱好嬉戏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自然就被它们所消耗,荒于嬉了。所以,我们只要做好最重要的事,专注其中。

    平时由于要面对各种事物的牵累干扰,人难免会有放逸之心,如果心神散乱,那么心灵本来具有的智慧就会被蒙蔽,人就不能正确应对千变万化的环境。

    一个人要想过得幸福,保持镇静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第一要义。心灵只有时时处于平静的状态,面对诸多的繁琐事情时,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有条不紊地加以处理,避免搞得手忙脚乱,甚至把本来好好的事情搞砸。

    心灵只有时时处于平静的状态,面对诸多的繁琐事情时,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有条不紊地加以处理,避免搞得手忙脚乱,甚至把本来好好的事情搞砸。

       要达到内心平静的境界,就要在存养心性上下功夫,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地方是不受外界干扰的,而我们之所以会受到外物的纷扰,就在于各种物欲蒙蔽了心性的光明,所以我们要慢慢磨练自己,有时间也可以静坐一下。

       静坐的方法很简单:暂时什么也不做,放松身体,收摄思想,自然地、静静地观看着心头各种念头的来来去去,尽量不去跟随它们进行联想,保持内心的清静。

    静坐得久了,身心体验到了宁静、协调的感觉,就能培养出一种从容不迫、镇静自若的气度来,以此来应事接物,不论做什么事都能比以前更有耐心了,这样智慧自然就能从中生发出来。

    一个人的本心,是无动无静的。静,是说心的本体;而动,则是说心的妙用。如果害怕心容易动,则是荒废其用了。 所以君子修身做学问,不要拘泥于动静。

       在静的时候,能感觉到空灵的状态,但也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动机,所以便能与“道”相应。在动的时候,此心常定而未尝有一物在里面,所以内心寂然不动。寂然不动,方能感而遂通。

    在学业和事业上,要想获得超人的成就,同样也需要修炼自己的定力。

       定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能否集中注意力。如果没有定力,就做不到在需要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做事情时就容易走神,难以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干一会儿事情就想去干别的事了,即使能勉强坚持干一件事,其工作效率也会很低。这样,本来很强大的能力,只能发挥出极为有限的一部分。

    如果能够培养自己的定力,集中全部精力做好当前需要做的事情,就能进入一种超乎常人的境界。

    要培养自己的定力,先要养成一种 随时注意放松的习惯,很多时候,一个人处于紧张的状态,正是他易于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

       所谓放松,就是要保持身心的松驰和开放性,不必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物都做出反应,而是静静地任由它们在面前出现,然后从容自如地加以选择,不理会那些负面的信息,让它们带来的干扰慢慢地消逝。

    未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心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u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