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外文翻译
六月阅读观影小记 | 婚姻、剩女、荷尔蒙与味觉

六月阅读观影小记 | 婚姻、剩女、荷尔蒙与味觉

作者: 简杉杉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10:47 被阅读8次

    六月的节奏过得真是快,感觉昨天还是厚脸皮问别人要儿童节礼物的六一,转眼又要开始新的七月。虽然忙得喘不过气,还是尽量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时间来看了自己想看的书和电影,和大家分享一下~

                  - 六月阅读观影小记 -


    tips:本月阅读观影书籍比较烧脑,电影相对轻松,可以按需食用,严重欢迎热烈讨论~

                           

    在一开始碰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下意识以为这是本聚集了各类出轨例子的知音体和心灵鸡汤,心里不免带着一丝犹豫踌躇。而实际上,这本书完全是“另辟蹊径”地去谈出轨。

    作者Esther Perel是从事婚姻咨询三十多年的心理治疗师,接手了上万个婚姻出轨的案例。这本书的观察角度中立冷静并且宏观,站在社会、历史角度去尽可能理性地看待婚姻中出轨的这个现象,由此延伸出轨背后的复杂心理、婚姻与性、开放式婚姻、婚姻的现代意义等等一系列的分析,深入延伸人性与价值观。

    很难得的是,整本书用脱离了“原罪”的眼光理智地从社科角度去看待婚姻中的出轨。

    其实,很多隐匿在人们刻板印象外的,不被太多人思考的细节在这本书中被挖掘出来,有种醍醐灌顶的力量。不过,这本书的前三个部分是颇有启发的内容,剩下的章节比较多出轨的具体案例,建议快速阅览或者重点看前三部分的内容。

    1

    “我”和“你”在婚姻中是如此重要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婚姻的认知已经和过往的婚姻大有不同。

    EstherPerel在书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在古代,婚姻更多被赋予类似于公司契约的观念。在一纸契约下,双方各取所利,男方能够延续自己的子嗣,而女方也能从中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这是对过去婚姻概念上抽象化的概括,我相信还是有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类少数真爱存在的!)。

    小李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图片来源:百度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从恬静田园到喧嚣机械声轰鸣的城市打拼的人们开始逐渐有了对伴侣的身心陪伴的诉求,从之前的繁衍后代到逐渐对琴瑟和鸣有了渴望,人们对于婚姻的诉求从之前类似于公司契约慢慢发展到两个人精神上的共鸣。

    现代人的婚姻或恋爱更多是把精神层面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的我们更渴望在现代社会中要找一个三观合得来的人去做自己的伴侣,而很少会选择抖音上浓妆艳抹的网红相伴度过余生。精神契合往往是两个人长久在一起的很重要的因素。

    同时,发展到今天,“我”这个本身出频率极高的词在婚姻中也很重要。

    婚姻不再是两方的束缚,而是个人在一段关系中寻求精神上的愉悦,满足感,和期望自己能被这段关系所鼓舞,甚至有所改变。比如,原先不爱出去旅行的就喜欢宅在家吃泡面看剧的一方在两个人的带动下开始自驾环游世界,追逐世界每一道风景。

    RoyandSue

    小墨与阿猴

    像RoyandSue和小墨与阿猴是我很喜欢的两对旅行情侣vlogger,一起去世界每个角落去写他们的诗和远方

    涉及到现代婚姻中的背叛,大多被背叛的那一方辗转反侧,悲愤不已,痛哭流涕。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对被背叛那一方个人自我精神的损害和尊严的践踏,是对两个人精神契合状态(不过小声残忍地说,也可能是单方面认为的精神契合)的一种打破。

    2

    出轨心理:刺激、压力释放、赢得关注?


    那所有背叛婚姻的人,就应该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吗?当用完一箱箱纸巾和臭鸡蛋来控诉对方的不仁不义之后,且慢且慢,不如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看出轨背后的心理动机,会发现成因也是种类多多,引人深思。

    有关于出轨的心理成因,一直是我很好奇的地方(就不能好好携手度过余生,一起慢慢变老到白头,你干嘛要偷偷先焗油呢)。Esther Perel在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种主要类型的出轨成因。

            01

    来自于人们在幼年时期隐藏某件好东西的刺激与兴奋感在成年后被激发了,往往便会引起出轨的火苗。有时候这一类的刺激感也是为了释放自我,越是完美或是禁欲自己的人越是需要这个刺激感来释放自己。

            02

    出轨,一些情况下能给处在极度压力下的家庭带来某种程度上的释放。

    书中提到了作者接手咨询过的一个悲情案件。咨询者是需要照顾脑瘫儿子的父亲,孩子的父母身心疲惫,备受精神上的折磨,而父亲长期是背着妻子偷偷出轨的状态,这位因出轨备受内心自责煎熬的父亲跟Esther Perel坦白,因为出轨缓解、释放家庭带给他的压抑,并且能够让他从中寻求一种逝去已久的激情。

            03

    选择出轨的一部分人是因为无法从原先伴侣身上得到过多的关注,尊重以及精神的陪伴以及共鸣。心理学家Pamela Druckerman也指出,过于注重精神上的愉悦可能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出轨的意愿。于是乎有些人逐渐对原先的伴侣失望,开始转身走向另外一个人。

        图片来源:昵图网

    3


    刻板印象的“洗白”

    一部分出轨的人们心情经常是复杂的,混合着兴奋和内疚的情绪,而内心的自责程度如果达到了一个临界值,自责会让出轨者主动选择去结束这段出轨关系。

    大众意识中,总认为出轨方是犯罪那一方,被出轨是受害方,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试想一下,如果有些出轨者是经常忍受家庭暴力的一方呢?

    作者Esther Perel在咨询过这么多案件之后,她自己也无法渗透一个现象就是——许多出轨的一方仍关心被出轨的一方,甚至想一直在一起。

    4

    抉择:出轨摊牌后的两人如何面对?

    Esther Perel总结,有三种类型的态度:毁灭关系,重归于好,重建这段关系。

    体面地结束关系

    我相信有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发生在婚姻中,大哭大闹之后拉黑对方,发誓此生再也不相见。其实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让双方体面地结束关系:原谅。对于婚姻出轨的释怀与原谅,不是为了原谅给越轨的那个人,而是给自己一次尊重。

    Ending marriage with grace and dignity.

    尝试着在这段关系结束的时候给彼此一点郑重的仪式,体面地离开。

    婚姻是连接人生的重要纽带,所有关于爱,浪漫,人生酸甜苦辣经历,亲朋好友,庆祝,节日,等等的记忆都被婚姻连接成纽带。尝试不要因为对方的出轨去全盘否定你们之前的约定与联系。

    重归于好

    选择重归于好的夫妻或者情侣到最后往往会是两个极端,一是其中产生的裂缝愈来愈明显,反之,两个人会把这件事当作是共同跨过了一个坎,感情更加亲密。

    重建这段关系

    书里面对于重建关系的看法很有新意,做法一是在许多西方国家中,他们会和同一个人有两到三段的婚姻,这是对待出轨比较好的重归于好的解决方式。而做法二就是开放式婚姻。

    开放式婚姻

    我对婚姻态度相对于保守,之前听闻开放式婚姻花了一些时间才能接受。Esther Perel在书中花了比较多的篇幅去描述开放式婚姻。开放式婚姻目前还不是普遍适用于中国这个社会,更适合欧美地区。

    开放式婚姻并非无底线的纵容,而是在两人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平衡责任与自由的底线的基础上,在还爱着对方的前提下,尊重对方个人独特性的追求,例如有些夫妻会之间这样彼此约定:你不能去爱上另外一个人,或者,你不允许和我认识的人去发生关系。到了未来,婚姻中的界限可能是因为个人像液体般不固定地变化。

    作者Esther Perel写这本书的意图不是一味地灌输心灵鸡汤,亦不是为那些出轨者开脱罪名。她聪明地站到了另外一边,从社科角度将婚姻看作个人意识的发展以及人性的复杂性的呈现,为人们去扫盲,驱逐一些婚姻的刻板印象。

    另外,顺带提一下,Esther Perel因为父母的经历也走上了婚姻咨询的职业生涯,因为自己父母也是双方在之前的婚姻中出轨,之后才走到了一起。

    - 婚姻中的社会现象 -

    —1990年,女性出轨数据涨了四成。

    —在大男子主义风气盛行的墨西哥,女性认为女性出轨是反大男子主义的标志。

    —保加利亚的女性多数认为男性的出轨无法避免。

    —美国人虽然对性比较开放,但是对于出轨的态度也是呈两极分化的趋势。

    2

    这本书是经济学人的记者Roseann Lake(中文名是玫瑰),在北京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她写了一本关于观察中国剩女现状的书。

    书名中Leftover指的是单身女性的意思。

    整本书的描绘的场景更像是向国外不甚了解中国的人介绍中国,普及目前中国的种种现状。不难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观察目前中国的都市压力、大龄剩女、中国人婚嫁观、中国计划生育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影响、同性恋群体现状等等的好奇目光、惊叹以及沉思。

    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了平权?

    其中,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她对独生子女政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的见解。这个一刀切的政策有弊有利,弊端不言而喻,one-child policy再加上部分地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了男女比例(全国男女比例:143:100)。不过,在独生子女政策下,一部分的中国女性可以更多地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和资源,从而在成年之后获得更丰富的工作机会,也推动了国内女性平权的发展。

    受教育与男女平等

    而剩女一词也并不是时时刻刻带着贬义色彩,说明你就是一个嫁不出去的圣斗士。而更多时候是指一些高等教育学历的女性在学业或者事业上追求更高的造诣,他是代表一种自由与独立的标签。

    男女之间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也从二战之后逐渐减小,1975-2006年之间,美国女性的本科教育率几乎翻倍增长(18%到34%),而男性只增长了0.1%左右(26.8%到27.9%)。在美国接受过本科教育的女性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会继续攻读到博士。

    安妮海瑟薇在联合国关于男女平权的演讲 图片来源:百度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的缩小影响了女性的平权发展,也使得从前跨阶级的婚姻趋向于越来越少(hypergamy)。

    这本书罗列了大量作者在北京定居认识的中国人作为例子,这些主人公多半是她的同事、汉语老师、朋友,来自于中国的各个阶级。大量生动的例子再加上海量的数据支持,整本书还是需要蛮多时间去看完。

    如果盆友们比较想了解全书的全部内容但是又苦于没有太多时间或是觉得看英文太费劲,可以去听作者Roseann Lake做客电台声东击西的那一期,她的中文说得特别生动富有特色。(声东击西 #76 经济学人的记者,写了一本关于剩女的书)

    说完了两部比较烧脑的书,接着聊聊这个月看过的电影和纪录片~

             

    Leap Year-闰年

                 

    这部电影是一部轻松的爱情喜剧,女主男主是从一对欢喜冤家变成了恋人。

    女主因为古爱尔兰的一个关于发生在闰年的传说来从美国来到了爱尔兰。电影里有许多让人笑到抽筋的桥段,不过看完之后,还是心里蛮佩服女主的乐观和勇敢。电影拍摄地在爱尔兰,景色醉人得很。

    而当初发现这部剧还是因为偶尔有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一首慵懒浪漫的爵士,听完之后就决定去看这部电影。强烈推荐这首歌和这部电影一起食用。


    Fleabag-伦敦生活



    Fleabag是一部挺火爆的英国短喜剧,女主是在伦敦生活的单身都市女性。短短两集就勾勒了她的一团糟的生活和一个乐观喜欢自黑的女性形象。

    这部剧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于女主会经常对着镜头跟观众互动,同时是编剧兼女主的属性让她的台词节奏把握得特别灵活,让人看起来的时候代入感很强,仿佛就是在看身边的一个熟人的生活。

    老实说,第一部的伦敦生活看得我挺低落的,为女主的遭遇感到难过。尽管剧中埋了很多幽默搞笑的桥段,但多数是让人感到窘迫的自嘲或者英式幽默。

    我甚至一度想放弃去看第二部,但第二部的剧情改良了很多,女主的乐观勇敢以及天真的特点得到了放大,救身自己于淤泥中。而且,第二部出现了一位拯救女主生活的人,是谁呢?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嘛~

    —Women are born with pain built in. It's our physical destiny. Period pains,sore boobs.childbirth, you know. We carry it within ourselves throughout our lives. Men don't. They have to seek it out.

    —And yes, you entire pelvic floor crumbles and you get fucking hot and no one cares, but then you're free. No longer a slave, no longer a machine,with parts. You are just person in business.


    黑镜



    黑镜也是一部热度很高的英剧,每一集没有连贯的剧情联系,剧情脑洞大,也有很多黑科技的运用,剧情内容挺具有讽刺性。比如第一部中,全民网投首相去跟猪交配去解救被绑架公主,讽刺了网络时代中舆论的可怕力量和一群躲在键盘后面无需思考的键盘侠。

    在黑镜的交互电影Bandersnatch中,男主被设定在不同选择中然后有了不同走向的人生。

    男主每天起来吃药的顺序,吃麦片的种类,其实是基于自己价值体系和性格的一种选项。就像每天要去思考一下要穿什么样的鞋子,板鞋还是凉鞋?或者带什么颜色的伞出门。选项只是一个微小的,不足以撼动人生走向的变量。

    选择才是至关重要,什么时候决定去考研,去哪所学校读书,决定去哪一个行业上班,去哪个城市生活,和哪一个人在一起,都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方向盘。

    BBC纪录片—味觉的真相


    这部纪录片科普了挺多有关于人的感官的干货知识,下面是记录的一些干货tips:

    —婴儿味觉偏爱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乳汁是甜的。喜欢吃东西的选择跟儿童的食物和妈妈怀孕吃的有关系,母亲如果怀孕吃味道重的东西,味道进入羊水,婴儿会对这个有偏好,比如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如果特别爱吃螺狮粉,那么孩子一出生可能就是嗜辣狂魔。

    —味觉跟先天偏好和环境都有关系。人类的天性会比较趋向于避开苦味,因为这个是含有毒素的信息,来自于身体直觉的信息。

    —车祸导致的外伤可能会让人失去嗅觉。大脑损坏的嗅觉神经有时会被浓烈的气味激活起来,然后有记忆的气味会慢慢被激活。

    如果有质疑之处,欢迎来讨论呐!

    你应该还喜欢


    不如再聊聊辛普森案:搜捕状与日裔美国人

     

    非典型干货 | gap year到底是为了啥?

    东北人台湾人广东人福建人怎样打开正确的聊天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月阅读观影小记 | 婚姻、剩女、荷尔蒙与味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za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