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创始人 戴威
共享单车可谓是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最热闹的领域。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创造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记录,同时也成为了行业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
3月16日,ofo连同蚂蚁金服,宣布在上海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无需交纳99元押金,即可享受ofo的骑行服务。此举,堪称是共享单车+大数据政府治理之路上的神来之笔,对于此前车型上智能化相对滞后的ofo更是弯道超车之举。
从一个梦想,到独角兽之间,25岁的戴威只用了三年时间。
一、四年丢了五辆车,找到了创业的方向
其实我做ofo共享单车的出发点非常简单,就是我在大学四年一共丢了五辆自行车。所以我就拉着我的小伙伴们考虑,怎么解决老是丢车的问题。
一开始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案非常传统,我们就是每天晚上轮流在学校校园里转悠,希望能抓到那个偷车的贼。后来发现这个非常不靠谱,后来我们就想着,能不能换个方法,从自行车本身去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中国人对骑行的需求非常大。但我们不是想用车的时候就可以得到车,这不是因为车少,而是因为我们想用的身边那辆车上加了一把锁。于是我们就想,能不能像汽车一样,把每辆自行车装一个车牌,这就相当于把每辆车都做了标记。
第二,传统的带钥匙的自行车锁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当初我们宿舍的几辆车经常是混着骑,但混来混去就发现分不清哪把钥匙开哪把锁了。后来我们想了个主意,改用密码锁,然后商定用统一的密码,这样就省去了分辨钥匙去开锁的麻烦。后来我们就觉得,这个方法可以用到更多的自行车上去。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把车的锁都换成了密码锁。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觉得,这些有牌有密码锁的自行车就大体可以满足共享的条件了,于是我们就开发了一个app。这样,我们北大的同学只要在学校里看到我们的车,就可以从我们的app获得一个解锁密码,打开锁就可以骑上走了,而到了目的地,只要把车一锁,整个骑行过程也就结束了。
二、ofo的优势:现金流,每天现金收入过百万
我们觉得自己有四点竞争优势
1、数据优势
目前我们平台的服务人次超过2000万次。未来ofo平台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系统,因为我们知道骑行者每小时、每分钟在哪个地方以及他对短途出行的具体需求。对于这种调配需求,后进竞争对手的实现效率就不会有我们高。
2、供应链的壁垒
目前我们和全球30%的供应链签订了排他协议。
3、品牌势能
现在我们只要五毛钱、一元钱就可以获得一位用户,后来者要进入这个市场,则需要三块钱五块钱才能做到这一点。
4、规模优势
我们的用户、自行车还有资金,在这个行业里是占有优势的。目前ofo自行车覆盖了200个学校,在20多个城市有团队,目前的订单超过了2000万,每天的使用次数超过了50万,用户量超过200万。
目前每辆车大概能带来5-10元的收入。ofo自行车的成本不到300元,若按照12个月报废来算折旧的话,每天的折旧不到1元。每个运维人员大概负责300辆车,一天薪水100块,平摊到每辆车上,一天的成本也不到1元。总体算下来,毛利大概在70-80%左右。
ofo的目标是不做自行车的生产者,而是做自行车的搬运工。我们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自行车拿出来共享使用。当然在最初的时候,可能谁也不愿意这样做,所以我们才做了小黄车。通过先期投入教育用户,同时增加可共享用车的数量,等到共享用车的数量增加到非常大的数量级别,大家的共享意愿就会增强了。远期而言,我们仍然希望用户能把自己的车拿出来共享,这是我们和其他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
三、影响我创业和ofo发展的6个重要节点
2013到2014年
大四的时候,我到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个镇上当了一年的中学数学老师。这一年过得非常艰苦,那里非常偏僻,冬天最低零下25度,也没有暖气,而我在那里一天的伙食费只有3块钱,所以每天基本上就是拿着土豆蘸盐吃。
为了改善伙食,我和几个其他支教的同学就买了自行车,每到周末就骑车去城里改善伙食。从镇子到县城大概17公里,我们要骑一个小时,然后再骑两个小时就能到西宁。到了城里我们就去吃肯德基,我记得那时候我一个人就能吃150块钱的肯德基。因为一个星期不吃肉,实在是很饿。
这段生活对我影响很大,其中之一就是让我更加热爱自行车。我们当时认为自行车是最伟大的交通工具,通过自行车,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达到最远的距离。
2014年11月初
当时创业的浪潮已经开始了,我们也有点心动,恰巧我的一个同学在一个90级北大师兄的天使基金里实习,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他跟我说,这个师兄的基金刚募资到1.5亿美金,想找一些年轻人项目投资。
当时我们有了一个想法,我们想把在青海骑着自行车旅行的经历做成一个旅游产品,组织年轻人去青海台湾这样的地方去骑行。于是我们就去见了这位师兄。和他聊的时候,我主要是在讲我支教的事儿,但他觉得这事儿非常有意思,于是就决定要投我们100万。
我当时还是有点诧异的,毕竟我还没介绍我们的项目呢。但他说不管这个,还是要投我们100万。我们回来的时候讨论说,这个人不会是个骗子吧。后来又纠结了一段时间,又见了这位师兄几次,每次都被他犀利的问题问得很难受。但最后我们还是拿了这100万,开始了我们的创业。
当时那个旅游项目做得非常艰难,到2015年4月底的时候,我们总共也就做了四五个旅行团,几条线路,中间甚至还出过事故:在台湾时一个旅行团员因为玩得太激动,从车上翻下去,跌得暂时失忆了。这个事情把我们吓坏了。
而这个时候,我们当初拿到的100万也只剩下400块了。当时工资快发不出了,而我也开始睡不着觉。我当时跑遍了市面上能找得到的几十家基金,希望能拿到投资,但没有人看好我们的这个项目。当时是整个资本市场最火热的时候,钱非常多,但就是没有人投我们。
2015年5月
把100万就这么烧完,非常内疚但也不甘心。我们思考了失败的原因,觉得我们的项目的确是太理想化了,完全只是一个我们预设的想法。那时候我看了孙陶然写的《创业的36条军规》,对里面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孙陶然说,创业一定要解决真需求,不要做伪需求。
怎么区分真需求伪需求?用中文不太好区分,但用英文就很清晰:伪需求叫want,真需求叫need。want的东西,用户不一定会掏钱,need的东西,用户一定会愿意掏钱。所以need的东西,才应该是我们应该切入的事情。
那我们need什么呢,自行车是其中之一。于是我们决定在自行车这个方向上试一试。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没有钱了,于是只好又硬着头皮去找我的那位天使投资人,忽悠他说,我们找到了新方向,现在自筹了一百万资金,但还缺一百万,你能不能再借我100万?这位投资人师兄对我说:“虽然我不太看好你这个自行车共享,但经历了失败,你们的团队也有了成长,我给你钱,估值再给你涨一倍。”
其实我们压根没有100万,没有这100万,ofo就不会发展起来。
2015年10月底
当时ofo在北大一天的订单有3000单了,我们觉得这次需求是抓对了,于是也有了复制扩张的想法。于是我们又冒了一次险,又去找我的那位师兄天使投资人。这次我们故技重施,说我们自己筹到250万了,你能不能再借给我250万?
这个时候他觉得这个事儿是比较靠谱了,就给了估值,借给我250万。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我们的确是自己筹措了250万。于是拿着这500万,我们开始复制扩张。当然,这时候,我们背着600万债务,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
2016年的1月30日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发生了。那天我们的客服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某某基金,想投资我们。她把对方电话记下来,写到一个小纸条上给我了。我当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到了晚上,我还是觉得应该礼貌的回复他:“感谢关注,有时间我去给您汇报。”当时春节临近,大家都准备放假回家了,我觉得不可能有投资人还在上班谈项目。可是没想到一分钟以内,对方秒回我一条短信:“明早十点,国贸三期56层见。”这个投资人是谁呢?这就是后来投资ofo的金沙江。
第二天我就去了国贸,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朱啸虎。当时我也不知道朱啸虎是谁,就觉得这个人说话速度非常快,问题非常犀利,把我问蒙了。当时他们就给了我们一个term,要投我们1000万。可是金沙江给我们的估值和我们最初的想法是有差距的,于是我就和合伙人在国贸的地下商场讨论这个事儿,一百度才知道原来朱啸虎竟然投了陌陌和滴滴,所以我们上去就答应了。
2016年5月
当时一个比较有名的基金给了ofo一个较高的估值,并且逼着我们早点签字。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有人逼着我们签字,这在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于是那两天我又失眠了。
失眠两天后,5月26日早晨,我起来的很晚,没有去公司,而是去了金源购物中心。买了三件衣服,把一块我想要了很多年的4000块的手表买了下来。然后我直接去了经纬的办公室,从下午三点谈到晚上九点,并和他们签了协议。
经纬并不是逼我签字的那一家机构,我们最后还是放弃了更高的估值,选择了经纬。因为我觉得金沙江和王刚可以帮我们从一些成功者的视角看问题,但投资过快的的经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启示。
四、ofo的决心:做真正影响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
c8.jpg我个人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一个是能够真正影响世界的。但我认为ofo有这个机会。因为三公里以内的出行存在于全世界的每个国家,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名字ofo,就是一个自行车的样子,不受语言限制,没有国界。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我们也相信,未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大家可以通过ofo获得更便捷的出行服务。我们还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
2017年以来,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1月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就已超过3亿美元,2月28日,共享单车平台“永安行”也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含蚂蚁金服、IDG资本、深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
再算上今天ofo合约31亿元的巨额融资,资本对于共享单车的热情不仅没有减退,反而愈加痴迷。曾经有多位投资人预测共享单车的战斗在短时间内将会结束,但目前看来,风口浪尖的ofo和摩拜,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我资源和圈层,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ACE全球合伙人】详询:400188628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