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郑州八中郅校长在交流的时候,他就谈到了一种教学方式——兵教兵。其实这种方式并不陌生,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教育》一书中》就谈到了兵教兵的教学方式。
他说:传统的教育是一个教室容纳四五十人,试问教师的力量有多大,能够完全去推动全级学生?所以就发生了教育方法上的错误。我们现在的办法是教师教大徒弟,大徒弟再去教小徒弟,先生在上了几堂课以后,鉴别了几个较有天才、聪明的大徒弟。以后教师就专门去教大徒弟,所以他的精神容易去推动他们,学问也容易灌输到他们头脑中去。大徒弟再把所得到的,分别的去教那些小徒弟。
在当时那个年代,真正有机会上学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适龄儿童是没有机会上学的,成年人更没有机会,于是,那些在学校里学到知识的学生,放学回到家里面,再用老师教他的方式教给自己没上学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或者父母,用这样的“兵教兵”的方式将知识传授下去,可以说,这种方法为近代中国扫除文盲工作贡献了力量。
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成甲老师也把“以教为学”当做了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所谓以教为学,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教别人的过程不是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吗?怎么会帮助自己学习呢?
实际上,以教为学的过程有三个额外的价值。第一,因为你要讲清楚,所以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第二,讲清楚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知的过程。第三,和别人分享之后,别人提出疑问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对知识的认识,也能收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以教为学”的方法在我们学校已经比较常见了,平时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都会选择让成绩好的或者课代表上台给学生讲解知识。有的是直接评讲试卷,有的是针对某些难点、易错点让成绩好的学生上台来讲。这些小先生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羞涩,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大胆,讲起来头头是道,从讲解的语气到与学生的互动,妥妥的一个小先生的形象,而且,采取让学生教学生的方式,他们的知识链接是相通的,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既有新鲜感,也容易理解。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分享人要在认知上有一个改变,那就是要把分享当做一次全面提升拓展自己相关领域知识的机会,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自己学习的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以教为学可以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推广。这样的机会很多,比如,你可以把从今天文章中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爱人或者同事听;在微信里面组建一个学习群,定期给大家分享你的心得;主动要求在一些沙龙里分享或者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写文章。
作为学生,你可以尝试思考:在做某一道数学题时,如果要想给其他同学讲清楚这道题,你会怎么做?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从哪些角度进行语言组织和书写步骤。
作为教师,你可以思考:在读书的时候,如何将所读内容讲给别人听,如何提炼书中的观点,如何加上自己的理解,让别人一方面理解你读书的内容,也能体会到你读书的收获,这样,你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