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童话类
[奥] 瑞秋·凡·库伊《克拉拉的箱子》
这是一本教会儿童如何尊重生命和看待死亡的小说。学生们返校后,发现他们喜欢的克拉拉老师非但没有治愈疾病,反而已经快要走到人生之路的终点。最后的时光,他们决定一起在教室里度过。毕业之时,全班同学却在送老师的毕业礼上有了惊人的密谋……这样残酷的“度假”过程,却让学生真正懂得尊重、接受、爱、感恩与离别。我大概会很想让我的学生们看一看。
[英] 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根据《柳林风声》而改写的小说,一直心心念念要读它,又纠结了好久。蛤蟆先生进入了抑郁状态以后,去寻求秃鹫咨询师的帮助,整理情绪,回顾童年,试图找出自己不开心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去改变自己。整本小说像是一个系统的心理咨询流程记录,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叶广芩《花猫三丫上房了》
《耗子大爷起晚了》的续集。京味儿文学依旧可爱,剧情稍微有点拖沓,没有上一本讲颐和园和人情的可爱。在我心里,叶广芩的儿童文学系列是可以与《呼兰河传》《城南旧事》并列推荐给孩子们的作品。
叶广芩《土狗老黑闯祸了》
叶广芩的京味儿童年的第三部。本来看完第二部的时候,我觉得第三部可能不太值得看,真看了以后,才发现三部一旦串起来,从颐和园到胡同再到姥姥家,是一个孩子完整的童年,也是耗子丫丫慢慢长大的过程。这种慢慢成长起来的对人生的感悟,对同学之间不平等的思索,对穷苦百姓的同理心,是难能可贵的经历。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本书是不可分割的。很推荐中高段的小学生们去读一读。
严歌苓《小姨多鹤》
在这么宏大的中国历史背景下,人的命运犹如沧海一粟。这是一个不愿意与时代洪流有什么关系的家庭,却被迫着不能正大光明的存在:母亲没法当母亲,妻子没法当妻子。被生活推着走的二孩,试图靠自己的血肉孕育出一个新的代浪村的多鹤,一个纠缠在家庭之间,明里泼辣暗自里极度隐忍和坚强的小环。前几年看的时候,我的关注点更多的在多鹤身上。这次看,突然好心疼这个东北女人小环,凑合凑合着,把自己的内在坚韧成一段钢筋,在嬉笑怒骂中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加] 丹尼斯·特里奥特 《孤独邮差》
很短的一篇小说。一个寂寞孤独的邮差,在送信之外,私拆她人信件并暗恋上了对方。因为想要进一步沟通,甚至干出了模仿他人、学写徘句等看起来有点卑微又毛骨悚然的事。在我以为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他被人认出是冒牌货,或为了隐瞒真相而自尽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孤独不在于某个时刻,而是永生永世无尽的循环。一世结束,孤独是一个当下无法破开的禅圆。故事本身不好玩,但是这个结局却让我有那么一点点惆怅。
[美]德莱塞 《嘉莉妹妹》
飞机上随便翻的小说。貌美少女进入光怪陆离的都市,在艰难生存后选择做一只金丝雀,又因为中年贫贱而两相背离。不算什么精巧的小说,又很有现实的悲哀感。
[挪威] 布莱特·比尔顿《八月七日》
一本我在看的时候缺乏兴趣囫囵吞枣的小说。大概能知道它在说什么,但是没有动力去研究具体细节是什么。不知道是题材让我不适,还是翻译的过于生硬。
散文&社科类
大师兄《你好,我是接体员》
同样是记录边缘职业生活的书,《编舟记》更多的是在写工作时的热爱与执着,《死亡清扫日记》和《人生删除事务所》试图教会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法医系列各种书试图科普,而这本《接体员》则是用碎碎念的方式,去说一些不那么恐怖又不那么有趣的工作日常,让人觉得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杨荫凯《旧食记》
一本介绍东北民间家常菜的散文随笔,谈吃,也是谈对家庭的回忆,对文化的理解。书本身写得不是多打动我,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更理解东北饮食文化罢了。
[英]扶霞·邓洛普《鱼翅与花椒》
一个外国妹子因为四川苍蝇馆子里的美食,阴错阳差地踏上中国土地,从被重星拱卫的“洋学生”,到厨艺学校的“四川洋大厨”,从她的眼里看到的川湘陕等美食,背后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别样的观念和文化。大爱这本书,读来有情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