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641】王夫之:刘备并不那么信任诸葛亮。2019

华杉版资治通鉴【641】王夫之:刘备并不那么信任诸葛亮。2019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06:43 被阅读0次

    4、

    三月十九日,陈忠侯曹仁去世。

    5、

    当初,蜀汉汉嘉太守黄元因为诸葛亮不喜欢他,听说刘备病重,担心刘备死后,诸葛亮会对他不利,于是举郡造反,烧临邛(qiong)城。当时诸葛亮正东行去探病,成都空虚,黄元更加无所忌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向太子刘禅报告,派将军陈忽、郑绰讨伐黄元。众人会议认为,黄元如果不能包围成都,就会从越巂(juan)南下,占据南中。杨洪说:“黄元一向性情凶暴,对人没有恩信,他哪有这个见识!不过是顺水东下,寄望主上平安,把自己捆了,交给主上处理而已。如果再有变化,就奔东吴逃命。我们只需要指示陈忽、郑绰在南安峡口阻截,就把他擒了。”黄元军败,果然顺江东下,被陈忽、郑绰生擒,斩首。

    6、

    汉主刘备病重,命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以尚书李严为副,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干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如果嗣子可辅,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器,君可取而代之。”(胡三省注:自古托孤之主,没有刘备这样明白洞达的。)诸葛亮涕泣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刘备又下诏给太子说:“人生五十岁就不算夭折了,我已经六十有余,死而无恨,只是挂念你们兄弟罢了,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你的父亲我德行太薄,不足效法。你与丞相从事,要像事奉父亲一样事奉他。”

    夏,四月癸巳日(四月无此日),刘备逝世于永安,谥号昭烈。(享年六十三岁。)

    诸葛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

    华杉曰:

    刘备去世,留下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背后的道理,是“扩充放大”,恶会扩充放大,所谓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善也会扩充放大,就是孟子的“四端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抓住自己的善端,扩充放大,润之四体,就能由内而外,充塞天地,成就仁义礼智。

    修养品德如此,经营事业也是如此,万万不可“抓大放小”,事情是大是小,只是因为你看待它的时间长度,大事放在更长的时间长度去看,未必是什么大事,可能还是饮鸩止渴的坏事;小事坚持的时间长了,反而能成就人生。

    王夫之曰:

    谈论君臣之交者,都首推刘备与诸葛亮。但是,刘备伐吴之时,诸葛亮说:“法正若在,必能阻止主上东行。”可见诸葛亮的意见刘备都能听从吗?悲哉!诸葛亮的大节苦心,不被当时之人理解,而徒以志绝身,遗恨终古,不也是悲惋以死吗?

    诸葛亮之心,必欲存汉,必欲灭曹。不和东吴联合,则内制于吴而北伐不振。这心情,只有鲁肃了解而已,孙权也知道,但是,刘备的志向反而不同。刘备一开始就想自强,然后自己称王,他的雄心,和关羽相得罢了。所以,他对诸葛亮的信任,不如对关羽的信任;也比不上孙权对周瑜的信任。他怀疑诸葛亮和吴国交结太深,并怀疑他和诸葛瑾联合。假如诸葛亮与诸葛瑾联合有利于汉朝社稷,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况且诸葛亮用吴之深心,岂能妄加揣测!

    刘备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也就不得而出了。猇亭之败,刘备死了,国之精锐也尽毁于夷陵,老将如赵云等与诸葛亮志同道合的人也死了,诸葛亮收集疲敝之余兵,承奉愚暗之幼主,以向北方,已经事不可为了。所以他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有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已不放在心上了。

    假如刘备能像信任关羽一样信任诸葛亮,听赵云之言,停止东征之师,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联合吴国,北伐中原,则军力尚全,士气尚锐,就算不能成功,那英雄之血,至少是洒在许昌、洛阳,何至于流在猇亭呢?诸葛亮说:“汉、贼不两立。”悲哉其言也!而刘备,恐怕没有这样宗社存亡的心痛吧!

    陈寿(蜀汉及西晋大臣,史学家)曰:

    先主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其机权干略,不及曹操,所以基宇亦狭。但他百折不挠,终不居于曹操之下,也是揣度曹操之气量,必定容不下自己,所以并非只是为了争利,也是为了避害而已。

    华杉曰:

    王夫之和陈寿,对刘备评价不尽相同。我比较认同王夫之的评价。不过,陈寿把刘备想得太好,王夫之又太美化诸葛亮。诸葛亮是要匡扶汉室,还是要辅佐刘备成就“光武中兴”,建立“第三汉朝”,我想当然是后者。

    刘备如果能让诸葛亮守荆州,必然不会犯关羽的错误,吴蜀联盟,曹丕也未必敢称帝,历史就要改写了。所以,改变历史的,就是一两个人的决定,并没有什么“历史的必然性”。

    刘备死后,诸葛亮确实如王夫之所说,忘身以遂志,执意北伐,不在乎结果了。从这一点来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诸葛亮犯的错误。为什么呢?一个人,一件事,绝不能“永不言弃”,该放弃时就要放弃,“永不言弃”,是没有为下一代着想。诸葛亮应该“修道保法”,全力培养下一代,培养新的领导者,把问题交给下一代解决。

    所以啊,诸葛亮的“死而后已”,也跟马援的“马革裹尸”一样,要有人殉葬,也没为后代考虑。领导者责任之大,不仅在当代,也在后世,不可任性。

    华杉版资治通鉴【641】王夫之:刘备并不那么信任诸葛亮。2019-11-0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641】王夫之:刘备并不那么信任诸葛亮。20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lr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