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人学习,早起第四百零五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643416/6fce98d15aa2e964.png)
在《博弈与社会》一书中,提到了儒家的社会规范,把孔子看成是和释迦牟尼和耶稣一样,是轴心时代最成功的制度企业家之一。最初的几百年,儒家也面临着与其他“诸子百家”的竞争,被统治者排斥,甚至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迫害,但自汉武帝按照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主导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儒家被中国人和东亚其他国家的人广泛地接受,并且在今天又被重新阐释,有些学者提出了儒家复兴的概念,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儒家文化构成一个社会治理的主导体系,是因为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规范模式,在中国历史中体现为“礼法”制度。当社会规模扩大的时候,相对于社会规范,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但中国或许是一个例外,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共同体,儒家文化一直是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至少表面上如此。究其原因,在本质上,儒家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混合体。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比如研究孔子的学者可能会认为,“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但我们所说的儒家文化,是构成中国的社会治理机制的核心规范,是一个思想体系的制度化构造,因此其核心是“礼治”,“仁”是“礼治”的灵魂。儒家的思想塑造了中国的制度,即便是秦朝也不例外。有考古从侧面证明了儒家思想在秦朝的重要影响。对此给出最好总结的是陈寅恪先生,他说:“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制。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得以实现之也。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是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尽管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儒家文化仍然是中华帝国,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制度内核。
在一定程度上礼相当于法律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这也就能说明有时候道德的约束在某些时候比法律更管用,法律属于强制性措施,而道德属于软性措施,说法律是道德的补充也是没错的。
2019年5月8日
我是有点逗的正经人
时而神经,时而正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一名终身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