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336/5af1403e38b10a2b.png)
它的主旋律曲叫《华之乱》,起先是让小提琴在胸口一直的划一直的划,让你即将失血而亡;然后用一系列的古筝的弹拨声安抚你胸口的伤痕;再用非洲鼓敲打着你让你起来手舞足蹈满血复活;然后一阵悠扬的笛声从远处传来让你大梦初醒。
在这里,非洲节奏和欧洲的和声东方旋律,以及西洋乐器和东方乐器有着天衣无缝的嫁接。
连日来我一直就在反复听《大奥》里的音乐,为了圆我曾经在这部剧里曾听到的印象非常深刻的一首乐曲。遗憾的是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出来,或者也可以是听到了但已经不知道是哪一首。
大奥第一部片名叫《春日局》,片头一出场就是幕府时期的德川家族第二代将军德川家光驾临大奥的场景:女眷们纷纷叩头等待家光,等家光一进来她们纷纷起立按身份地位排在家光身后行走。
这时的音乐叫《御殿》充满了刺激性的张力,它不停地重复用小提琴狠很地拉出的四个音符,再伴以非洲鼓的固定节奏,使空气中有一种又威严又紧张又纠结的氛围。在小提琴尖锐的声音下大提琴在低声部如泣如诉。
上一次集中听的音乐是休格兰特的《K歌情人》中的歌曲,当时流行的《爱乐之城》就没有看拔不出来。现在就是《大奥》,尤其是其中的《御殿》,循环往复,之后躺床上这首曲调就无声地在脑子中尖锐地反复敲打。
接着就转接到大奥总管春日局的故事。
她是一个被因为造反被德川家康砍了头的另外一个武士的女儿,名叫阿福,后来嫁给了一个武士。在一次保护弱小的儿子们和自卫中他杀死了丈夫的小妾,却又因这事被丈夫休掉。
她一路风餐露宿流浪到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给父亲的故交家里打杂。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德川家要招奶妈,于是就去应招,一眼被自己的杀父仇人德川家康看中做自己孙子的奶妈,并告诉她因为过去时局的复杂仇恨可以抹去。
家光一出生便被硬生生的从亲生母亲阿江与手中夺走交给了阿福。阿福因见不到自己的三个儿子,所以把家光视若珍宝情同母子,这倒使家光亲生母亲产生嫉恨。当又生个儿子后就把家光晾在了一边并多次想用次子替换调家光继承人的身份。
这更让家光依赖阿福,且在多次的险境中都是被阿福所庇护中才得以长大。
这是一阵波涛汹涌的钢琴声伴随着大提琴声向我们涌来,能感觉得这时家光的心情的复杂,此后一段儿歌般的钢琴旋律安抚着幼小的脆弱的敏感的心灵这无疑是阿福所给与他的温暖,但随后还是有始终挥之不掉的郁闷情绪。
此剧的三部曲中始终贯穿着三个大奥里的吃货在品尝从各国各地进贡的各样美食,便做出夸张的表情。每到她们,音乐就成了一种诙谐的音调。
即位后的家光成年后厌恶亲生母亲阿江与和奶妈阿福的争斗,转而不喜女性,唯独被一个有着菩萨般脸的女尼姑所吸引。
这时成为大奥总管的阿福该叫了春日局夫人。她亲自派一帮军士到尼姑庙里把这个尼姑抢劫回大奥,并准备等尼姑头发养长后送给家光当小妾。
就在尼姑想自杀了断时,被一阵悠扬的笛子声所吸引,从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这个笛子手是被家光从京城带回江户,但笛子手其实是要被幕府试图消灭的基督徒。他此行另有目,那就是寻找被江户囚禁的基督徒姐姐。
尼姑后来被取名阿万,她虽然最终答应留下来,但以为牺牲自己可以换来大奥的安宁。哪知道春日局夫人为了不给出生京都的阿万留后代以防京都的势力,她不断地从外面找女子进大奥。
阿万因为自己的命是笛子手救下的,又因为笛子手的基督徒身份产生的与自己相似的信仰,于是对笛子手有着自家弟兄般的依恋和照顾,便告诉他不可以盲动。
而笛子手最终还是因解救姐姐被家光误杀。不知道具体情况的阿万把这一切都归责到家光,便远离众人独自黯然伤心。
家光得了当时无法自愈的霍乱病,春日局夫人顿时觉得人生无法继续。她对天祈祷她要和家光换命,便发誓如果她生病绝不用药等死。
神奇的是家光死而复活。而阿万逐渐谅解了家光,接受了这个命运,便努力在大奥这个修罗场里弘扬佛法里的善。
当然,这都是她的一厢情愿,因为大奥之后更充满了各种的更残酷的宫斗戏码。所以后来的两部我没能再看下去。
《炎上》这首即预示着春日局夫人终于心力交瘁的死亡,她在大奥里一切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家康,甚至为了家康赐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她实践了她的诺言,即生病不用药,任谁也说也无法撼动她。
这个性格倔强有着坚强意志的的女子终于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