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19)

详注《随园诗话》(1119)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8-29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二·七二】

程鱼门《覆舟》诗原稿,写眼前惊悸情景最真。后改本有意修饰,转不如前。今特录其原作云:“扬州西去一宵程,小艇无端夜忽倾。制命不烦沧海润,澡身先试暮流清。诗书失后无余本,戚友来时话再生。莫叹遭逢磨蝎重,世间风浪几曾平。”“客舟猛疾势如风,南北相持力不同。绝叫已惊身在水,举头犹见月如弓。慈航倏至关天幸,只履飘然悟大空(自按:时失去一履)。揽芷搴裳平日愿,险随骚魄珠宫。”余赋诗调之云:“《水经》注疏河渠考,此后输君阅历深。”

程鱼门,即程晋芳(1718—1784),初名廷璜,字鱼门,号蕺园,歙县岑山渡(属安徽)人。清代经学家、诗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由内阁中书改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被举荐纂修四库全书。家世业盐于淮扬,殷富,晋芳曾购书5万卷,召缀学之士于家共同探讨,又好施与。与商盘、袁枚相唱和,并与吴敬梓交谊深厚。晚年与朱筠、戴震游。著述甚丰,著有《蕺园诗》30卷、《勉和斋文》10卷等。

制命,音zhì mìng,释义:1、拟订命令。《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杜预注:“命,将军所制。”《史记·郑世家》:“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2、敕命。皇帝的命令。《北齐书·文宣帝纪》:“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於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将非魏有。”《新五代史·杂传·朱友谦》:“末帝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复叛。”3、掌握命运。明·李东阳《急流退》诗:“君有轻士心,臣有制命权。”

澡身,音zǎo shēn。意思是洗身使洁净。引申为修持操行。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澡身沧浪,岂云能补。”隋·江总《摄山栖霞寺》诗:“澡身事珠戒,非是学金丹。”

磨蝎,音mó xiē,亦作“磨羯”。释义:1、星宿名。“磨蝎宫”的省称。黄道十二宫之一。旧时迷信星象者,谓生平行事常遭挫折者为遭逢磨蝎。俗称命运不佳为命宫磨蝎。宋·苏轼《东坡志林•退之平生多得谤誉》:“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七:“退之《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以五星法准之,则知退之以磨蝎为命宫。”

倏至,音shū zhì,倏然而至的意思。倏:极快地。倏然,意思是迅疾貌。宋·梅尧臣《师厚明日归南阳夜坐有怀》诗:“半夜出户望,参毕已正中;倐然变阴黑,烈烈鸣窗风。”

大空,音dà kōng,佛教用语。佛教谓大乘彻底之空,既不执有,亦不执空。相对小乘之“偏空”而言。《入愣伽经·集一切佛法品二》:“何者第一义圣智大空?谓自身内证圣智法空,离诸邪见熏习之过。”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分之则别位二事,合之则同列大空。”

揽芷,音lǎn zhǐ,亦作“揽茝”。本义是采摘白芷。芷,香草名,即白芷。茝,多音字,chǎi,zhǐ。《韵会》:通芷。茝,古代香草名。有人认为就是白芷,亦读芷。揽芷,出自屈原《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芷)。”意思是: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揽芷,比喻坚持高尚的德行。

搴裳,音qiān cháng,犹“褰裳”。意思是撩起衣裳。《诗经·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唐·卢照邻《释疾文》:“於是裹粮寻师,搴裳访古。”

骚魄,音sāo pò,多作“骚魂”,指屈原的魂魄。因为屈原作《离骚》并自沉,故有此说。在古诗词中,用“骚魂”较多,因为魂与魄是有所区别的。魂: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本义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一个人的魂永远存在,而魄则随着其身体的毁灭而消失。但后人逐渐不分,魂魄混用。宋·刘克庄《水仙花》诗:“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当代·王蛰堪《金缕曲》词:“千古沉骚魄。甚江山、凋零九畹,谷音岑寂。”

珠宫,音zhū gōng,释义:1、龙宫。唐·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煌煌珠宫物,寝处祸所婴。”浦起龙《心解》:“赵曰:珠宫言龙宫。”宋·苏轼《张龙公祠记》:“度公之居,贝阙珠宫。揆公之食,琼醴玉饔。”元·王旭《螺杯赋》:“访珠宫於层波,招泉客於鮫室。”2、指道院或佛寺。唐·殷尧恭《中元观道流步虚》诗:“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明·梁有誉《峡山飞来寺》诗:“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

揽芷搴裳平日愿,险随骚魄葬珠宫。意思是:撩起衣裳去水边采集白芷是我平日之愿望,这次翻船差点跟随屈原之魂去了龙宫。

《水经》,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著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隋书·经籍志》载“《水经》三卷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改《隋志》之郭“注”字为“撰”,郭成为作者。但《新唐书·艺文志》称为桑钦撰,宋以后人的著作大多称为桑钦。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后来被郦道元改编为《水经注》。《水经注》记载的河流水道1252条,达三十万余字,共40卷。全文超过《水经》20余倍。

注疏,音zhù shū,释义:1、注文和疏解的合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 汉 注 唐 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2、记述,记载。《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其戏之所赞而今不作传者,余皆注疏本末於其辞下,可以觕知其髣髴云尔。”晋·袁宏《<后汉纪>序》:“末吏区区,注疏而已,其所称美,止於事义。”3、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盖举子专诵王氏章句,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注疏尔。”明·庄元臣《叔苴子》卷六:“注疏非不能解经也,习於成解而废夫研寻,则人之得之也不深。”清·昭连《啸亭杂录·陆中丞》:“公所著《切问斋丛书》,皆选本朝诸名臣奏疏见诸施行者,各分门类,其注疏尤详备。”

阅历,音yuè lì,释义:1、经历。《旧唐书·吐蕃传下》:“(吐蕃 军)十五万众,围我盐州数重……阅历三旬,赋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四。”2、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元·方回 《次韵刘元辉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之一:“苦辛厌奔驰,忧患饱阅历。”清·薛福成《登泰山记》:“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3、由经历得来的知识或经验。清·申涵光 《春过》诗:“性好遨游贪懒出,身多阅历晚知非。”4、犹履历。明·张居正《明制体以重王言疏》:“盖以恩例概及,比之考绩不同,故以赉被为荣,不必详其阅历,此制体也。”5、逐一考察。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臣自履任,每细心阅历各属员,其庸碌无长、贪劣废弛者,俱不足论,观其颇有声名,素称才能之员,一一考其实迹。”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pw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