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9344/782fb942b15ef2bb.jpg)
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四个字——憋屈、惨烈。
故事讲述了五个不幸的孩子相互陪伴、彼此支撑的故事。主人公木灵江,自小被谣言缠绕,一直生活在极度的孤独之中,而他唯一的朋友岳达,也是一个同样处境艰难,遭到三灵寺人蔑视的‘围墙外面的’男孩。同样的境遇,让他们互相走近,互相支撑,然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他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作者李枫塑造的这四个人物:岳达、灵江、冬霜、鹿威,是四个孤独的个体,正因为孤独,各自存有各自的故事,他们一旦被孤立排斥,便能够迅速的解彼此的孤独,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与友谊。这种友谊的真切与伟大在每一场冲突、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所体现。同样,也正因为他的稀缺与伟大,似乎注定了不能够久远。现实生活的无奈、诸多的误会使信任动摇,再坚定的友谊也面临着垮台。年少的冲动与热血除了证明他们曾经真的存在过之外,别无他力。而我最喜欢的形象——年幼的小轩成了他们四个的另一个缩影。从小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安全感、缺乏爱、又那么乖巧懂事的小轩,长大之后又会面临怎样的状况呢?这是让我一直感到纠结难过的地方。也是此书的精彩之笔。
我能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三灵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原型,而且这种“围墙里面的”和“围墙外面的”的对峙现象在某些村落乡镇仍然比比皆是。但我的内心也一直存在着一个疑问:如果说那些让三灵寺人们施加于我的的恶言、恶行只是因为我幼年的特殊经历和有关“三灵”的传说的话,那么在故事最后所有人都参与施暴的那股仇恨情绪来自于哪里?似乎只用人性来解释不通。从这一点上来说,作者在这部分上的写作铺垫还是不够。
虽然如此,这本书还是赚到了我的一点眼泪,地铁上两次短暂停顿,让我不得不合上书,偷偷抹干眼角的泪水。但我明白从来没有一滴眼泪为那些惨烈的伤痛而流,而是为那黑暗之中的一片曙光、残酷中的一点温情而流。但很遗憾,这本书只让我看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温情,一点点的曙光即彻底的滑向了黑暗。并且以万劫不复的姿态迅速的走向了终结。
一开始一直把它当作成长小说来看,觉得既然是成长小说,总是要蜿蜒如山路一般的爬行,在每个拐角点让我们看到一些闪光点的变化和促成那些变化之后的必然因素或者偶然因素。但很遗憾,它告诉我这就是一部青春小说。没有成长小说的绵延,也没有时间、空间拓展的张力,故事仿佛只停留在一点上,不断的做着强化与夸大。因此总觉得铺垫不足,感受不实,就像远距离地观看一部黑色的青春剧。
事实上,用XX小说来划定一部作品本身就是很不聪明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至少它让我知道那些所谓的“坏孩子”不是因为他们坏,而是因为孤独,没有人愿意走进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那些情绪背后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