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视剧国学与传统文化~Geschichte~
大秦帝国——秦军百战百胜之谜(上)

大秦帝国——秦军百战百胜之谜(上)

作者: 沁湖虾米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22:35 被阅读26次


    秦国地处西僻,却能最终一统天下,其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支百战百胜的秦军。秦军战斗力之强悍,从兵马俑中便可窥见一二,人送外号“虎狼之秦”,诚不虚也!

    本文并非继续赘述今人对秦军的无限遐想,而是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秦军之强的。

    或曰:齐·魏·秦,谁是最能打的?

    战国大儒荀子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的所见所闻应当最为真实,他的所思所想应当非常具有代表性。荀子在《议兵》这一篇文章中,就比较了齐、魏、秦三国军队的优劣。

    战国七雄,第一个崛起的是魏国,魏文侯用魏武卒纵横中原,没有敌手。经济发达,从春秋时代就称霸诸侯的齐国也是公认的强国。秦国当然是强中之强,并成为了战国最后的赢家。

    A、 齐之技击

    荀子曰:“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焉涣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很明显,荀子是看不起齐军的,若飞鸟然,是亡国之兵。齐军的特点是:1、首先募集武技高强的人进入军队;2、当兵没有底薪,所谓“无本赏也”;3、在战场上,斩获敌人首级有高额奖金。所以,齐国是靠奖金来激励军队的,跟保险推销员的模式很相似,是典型的雇佣兵。花的钱越多表明战果越大,如果没有战争也就不用消耗国库,看起来是件很划算的事。齐国工商业发达,也学会了用商业思维来管理军队,如此精打细算会有什么结果呢?答案是:看对手。对手比较弱,不费力就可以打赢,那齐军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如果对手比较强悍,所谓“事大敌坚”,也就是没有胜算的时候,那齐军就会作鸟兽散,当场逃跑。这种靠花钱请来的雇佣兵是反复无常的,一旦国家遇到强敌入侵,这种军队不仅不会保护百姓,而且会比老百姓跑的还要快。为什么?因为在强敌面前,他们无利可图,留下来大概率会白白送死。所以,国家精打细算,军人也会精打细算,这样的军队越多,国家离灭亡就越近。

    在现代也是一样,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打科威特)的时候,科威特用的就是雇佣兵团,毕竟石油大国穷的就只剩下钱了。砸了那么多钱雇来的军队有用吗?没有用,转眼之间(不足14个小时),首都就被伊拉克占领了。

    B、 魏之武卒

    荀子曰:“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魏国是典型的募兵制。通过高强度的体能测试精选全国的壮士进入军队,给他们非常好的待遇——“复其户,利其田宅”(全家免税,并且分地分房子)。应该说魏武卒的兵员素质是天下一流的,打起仗来非常给力,所以在魏国是七雄中第一个崛起的。但是,魏国在魏惠王上台后,明显就不行了,桂陵、马陵相继败北,往后就更加是任人宰割了。其原因就在于魏军的一大弊病——“数年而衰”,为什么过几年就会衰弱呢?原因就在于,募兵制比征兵制要花更多的钱。募集的壮士只有那么几年青春,衰老是自然现象,但是人可以老去,起募的时候承诺的待遇是不能收回的(不然谁也不愿意去当兵卖命)。并且魏军要保持战斗力,就必须不断募集壮士进入军营,这样免税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还不止是免税,国家还得给他们分地分房子,养着他们。可是在另一方面,纳税的人却越来越少。如此一来,国家财政就会越来越困难,并且随着军队的臃肿,战斗力还会不升反降。所以荀子认为不管这个国家地盘有多大,养这样的军队,它的税收就会越来越少,国家就会越来越危险。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募兵制的典型时期,就是宋朝。宋朝有三冗:冗兵、冗费、冗员,冗兵就是国家财政养的兵员越来越多,军费开支占比一年比一年大,最后终于拖垮了国家。王安石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这一现状,却并不能成功,还引起了党争,加速了灭亡,这也说明了募兵制的“改造则不易周也”。

    C、 秦之锐士

    荀子曰:“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䲡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阸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称秦国的军队为锐士,是三国里面最强的军队。并且秦军不只是一个军种强,而是众强,不仅仅是强于一时,而是众强长久。秦军如此强悍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秦国人比较能吃苦,民风比较彪悍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秦国人想要获得地位、财富等等利益,除了打仗就没有别的路子。

    秦军箭阵

    我们都知道秦国的强大起始于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百战百胜的秦军当然也是变法的产物。商鞅在《商君书》里说的很明白,就是四个字——“利出一孔”,其意思和荀子说的“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是一样的。在商鞅眼中,一个人之所以会去做一件事而不去做另一件事,最大的动机就是趋利避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像人们从小苦读,拼命要上最好的大学,读最好的院系,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是改变人生命运最快的途径。现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都想读IT、金融专业,难道都是从小梦想当工程师、经济学家?不排除确实有很多这样志存高远的人,但大部分芸芸众生应该还是觉得这两个专业获利最快,是改善生活的捷径。所以国家要驱使老百姓去做某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百姓觉得有利可图。

    但要激发全部潜能,锻造一支虎狼之师,仅仅是有利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一孔”,国家要把老百姓能获利的路子全部堵死,只留一个洞。今天,我们今天要改善生活有很多途径,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做生意等等,五花八门的路子都可以去走,但这些路在秦国是统统走不通的。秦国实行“军功爵制”,你在战场上立下多大的功劳,你才能够拥有多大的土地,享受多好的房子,役使多少奴隶。一切好处都和军功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军功的人,无论多么有钱或是出身多么高贵,也不能享受这些东西。秦国就是用这套办法把老百姓牢牢控制住的。很多人觉得今天奉行金钱至上,有钱就可以享受一切,可以买地、盖豪宅,但在秦国,有钱没有军功也是不能住豪宅的。可能会有人不理解它是怎么做到的,可以回想一下上个世纪的布票、粮票,那会儿,就是有钱没票你就买不到东西,和这个有些类似。

    在秦国,想要获得名和利,读书不行,耍嘴皮子不行,经商也不行,唯一的路就是“耕”和“战”,“耕”不如“战”,最主要的路就是“战”,获得军功是飞黄腾达最好的方法。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兵马俑第一排的勇士,他们不穿甲胄,着棉袍,拿着短兵器就敢去拼命。在我们看来,他们这样上战场无疑是去送死的,但在他们自己眼中,这是绝好的发家上位的机会,不拿命去搏,怎么能有人上人的地位。商鞅把整个秦国改造成一个战争机器,想出头,只有上战场、立军功。“阸而用之”,把百姓的生路压迫的非常狭窄,再来使用他们。“得而后功之”,获得了军功,才给予相应的地位、土地、田宅等利益,使得“功赏相长也”,军功和赏赐一一对应,相互增长,因为帮国家打赢了仗获得了新的土地,所以国家才有新的土地来赏赐得军功者。“五甲首而隶五家”,立有多大的军功就能支配相应数量的下属、佃农、奴隶。因此,秦军才众强长久。所以荀子感慨秦国四代君主都能百战百胜,绝对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实在是秦国的制度和方法所决定的啊。

    行文至此,齐、魏、秦三国的军队孰强孰弱,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了。荀子的结论是“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齐国的雇佣兵打不过魏国的募兵,而魏国的募集的公务员式军队绝对比不了秦国这种把打仗当成飞黄腾达途径的军队。

    以上我们阐明了三国军队的优劣,但对于秦军百战百胜,秦国统一天下这个秘密,只解密了一半,另外一半请看本文的下半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秦帝国——秦军百战百胜之谜(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ww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