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想聊聊有关个人复盘内容,结合《复盘+》这本书,梳理一下个人复盘应该怎样做?
对于个人复盘,其实很多先贤和企业家都有这个习惯。我记得笑来老师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某个道理以前到现在都有用,那么大可能未来也是有用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念过:“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近代的曾国藩先生有写日记,反思的习惯;王健林将“复盘”作为一种基本工作方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则高度重视复盘。从古至今,他们都保持着个人复盘的习惯,不能说他们因为保持着个人复盘而获得巨大成就,但可以说他们巨大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复盘。
想要做好个人复盘的第一步就是要打造必要的心理建设,也就是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去对待。
一、做好心理建设
1.开放的心态
因为个人复盘毕竟是自己复盘自己,其实这其中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每个人的能力,思维的不同所导致。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复盘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而不去听取,看到,反思其他人的建议或者是事件本身的其他可能性。要做好个人复盘必须有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一切的可能性。反正我们错了就改进,对了就加强,偏了就调整,不断进步才是核心。
2.真实的表达
个人复盘的展现形式可以是文字记录,可能大多数人也是选择用这种方式。我们在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目标等要真实地表达,记录真实的情况,真实的感受。像查案一样,如果有假的信息混淆可能会偏离了原本正确的调查方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自己有的事情不方便写出来,那就专门写给自己看,或者给自己信任的人看,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有自己的秘密,有不想让他人知道的事情,其实从这一点来看,那个人复盘反而能够帮助你,你自己记下来,给自己看。当然,大部分事件还是可以公开,真实的表达也可以让他人看到真实的你。
3.学习成长心态
复盘的本质是学习,不批评,不评判。每经历了一些有价值的事后,我们可以进行复盘,从复盘中学习,而我们学习来的经验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去判断其适用性,不断调整。抱有学习成长的心态去写复盘,理解写复盘实际上也是再次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记录。
打造好心理建设以后,可以着手写个人复盘了。
二、对什么进行个人复盘
《复盘+》这本书提到了4种可以认真复盘的情况:
(1)新的事
(2)重要的事
(3)有价值的事
(4)未达预期的事
我从17年开始写每日复盘,当时只是简单地记录每天做了什么,反思一些事件,没有去学习过我可以对什么样的事件进行复盘,事实上我们在开始复盘时也是会对一些特殊事情比如上述的4种情况进行复盘,我个人认为只要让自己有感触的事都可以复盘。
三、个人复盘阶段的问题
这里的复盘阶段主要是针对一些有目标的复盘,我认为还有一些没有具体目标的,比如我在每天的生活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这种也算是个人复盘的内容。
(1)锁定目标阶段
a.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清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前我写复盘的时候也是没有目标,只是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事,其实那更多像是日记。回顾目标是复盘的起点,所以做好个人复盘,重要的第一点是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制定目标可以参考smart原则,明确具体,可衡量,有挑战但可实现,相关可控,有时限这五条。比如我今年的有关写作的目标,就是每周写一篇文章,先写两年。如果没有量化的目标,也可以制定一些里程碑或者是标志性事件。
b.制定了目标后没有分解成子目标。有了目标后,一定要思考如何去分解成具体的行动去做。
(2)分析反思阶段
a.容易浮于表面:采用追问法找到靠谱的原因
b.反思客观原因,也要反思主观原因。比如我做实验时发现仪器报错,有问题,不能下意识地想,嗯,这是仪器的问题,不关我事,但深究下去,我也是我哪里没有弄好注意到。
c.可能会陷入个人的局限思考,可以参考他人的建议,公开复盘
d.巩固成功纠正错误
我们不仅仅看到自己的问题,也要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
(3)萃取提炼阶段
a.我们从这件事抽离出来,看看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b.建立具体可行的措施,相关注意事项
c.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能够做得更好?
d.过快得出结论:复盘的结论是否排除了偶发性的因素!能够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复盘结论是否只是停留于具体事件?是否有类似事件的复盘结果,可以进行交叉验证?
(4)转化应用阶段
a.制定后续行动计划,定期对复盘进行复盘。我们需要定期回顾,梳理自己的复盘,看看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者是把萃取提炼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个人知识体系,提高行动力,获得更大的成长。
好了,今天梳理了个人复盘的4个阶段,我自己还在不断精进,也要做到,希望共同监督,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