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愚者千虑想法散文
再见,我的九十年代(上)

再见,我的九十年代(上)

作者: 定盘星 | 来源:发表于2021-12-12 00:45 被阅读0次

    2021年2月存稿,有删改,以下正文:


    睡不着想听歌,点开好几个音乐软件,实在不知道该听点什么,听一首韩宝仪的《往事只能回味》吧。

    “过年” 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奖励。人们忙忙碌碌了一整年,就是要在除夕夜这天,和家人坐在一起,端上最丰盛的晚餐,炸响最多的鞭炮,用最单纯质朴的物质享受,犒劳自己三百六十五天的辛苦劳作。

    今年的除夕很安静。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了鞭炮声声,没有了喧嚣,总觉得缺了些过年的气氛。

    以前过年看春晚,现在过年想看原来的春晚。如今的春晚舞台,已经没有了陈佩斯、赵丽蓉、巩汉林、赵本山,甚至没有了郭冬临,黄宏和冯巩。去年春节,有网友在豆瓣写了一篇文章《第20个没有赵丽蓉的春晚,想她》,以表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我小时候看赵本山的《红高粱模特队》,牢牢地记住了一句:“劳动者是最美滴人!” 这直接影响了我现在的审美观。当年赵丽蓉老师写的四个大字“货真价实”,到如今我都历历在目。

    还有赵丽蓉和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麻辣鸡丝”,学会了唱“六月六”;赵本山和宋丹丹的作品《白云黑土》系列,在那个没有绚丽的舞台舞美的年代,拉高了所有人对春晚的期盼。

    那时候的演员不仅在舞台上表演得好,在电影电视剧里也是演技一流!比如神剧《大宋提刑官》里的提刑官,《神探狄仁杰》里的武则天和狄阁老,《马大帅》里的彪哥范德彪……

    那个没有手机、电脑的年代里,似乎大家把年也过得更开心。

    为什么现在的春晚“年味”淡了呢?

    我想起了曾经的绿皮火车。那种绿皮火车的常规布局是两列座位夹过道,两列都是一排向前一排朝后的连排椅子,一排椅子是三个人的座位,中间靠墙焊着一张小小的桌子,面对着三个人的座位,如此重复排列。

    火车上的时间相对静止,晃晃悠悠,大站小站都要停,晨昏似乎都没什么区别;它的空间也相对封闭,售货员推着铁皮长方形小推车,在摩肩接踵的车厢里穿行,一遍遍售卖着盒饭和副食品。

    过去的春晚之所以好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家还在想法设法填饱肚子,精神生活比较贫瘠。社会上文艺作品少,传播渠道也单一。只有靠鹤立鸡群的中央电视台来担起职责,为大家的除夕夜饭桌添了一道精神大餐。

    除本节目只此一家的原因以外,更因为春晚背后的中央电视台汇聚着大量国宝级艺术家,这样的小品相声演员们敢想、能演,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代表着当时艺术栏目的最高水准。如此打磨出的作品,人民群众自然喜闻乐见。

    于是春节联欢晚会一经登台,几乎被全国的人民追捧。彼时彼刻,春晚在家家户户除夕夜的电视机上,一时风光无两。

    就像葛优在电影《甲方乙方》最后说的那句话:“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你看,多像是写给一个年代的墓志铭。

    那充满年味的结尾,如今看来,温暖又令人唏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见,我的九十年代(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dw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