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我只当过两年班主任,二十二三岁的时候,在初中。那时我只知道班主任工作不容易,但不知那么难;我只知道自己年轻做事认真,有的是精力、亲和力,却不知道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方法是不行的。那两年我几乎天天都睡不好,尽管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但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现在想来,我并没有找到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在不断地试错中跌跌撞撞,懵懵懂懂,也没有让我找到明朗的方向和出口,反而心力交瘁,再也不想当班主任。
要是当时有好的班主任引导我指导我,要是我阅读有关当班主任方面的书籍,也许会不一样。但说实话,可能我并不适合当班主任。我是一根筋的人,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我很容易顾此失彼。
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阅历的增加,对于教育和教学,我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在观察中不断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到小学任教这几年,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无论是思想眼界还是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边优秀的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学老师,尤其是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当然,家长也必须全力配合才会体现最佳效果。所以班主任是个什么的人,他的教育思想、班级管理理念就会在工作中渗透并体现出来,他的学生也就会朝着这方面发展。比如,四年级3班的班主任李贵平老师爱好书法,她班的学生写字水平整体都很好。
我的女儿在二年级2班,班主任付爱红老师爱好读书写作,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教学工作做的扎扎实实,是我喜欢的类型。付老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发读书的视频到组群,学生和家长也慢慢地成了习惯,并不认为是负担(个别除外)。背诵和写日记更是抓的很紧:背诵要求学生每周背诵至少三首古诗,一天一个成语。日记是每周三篇(周二四六写日记)我女儿从一首两首古诗开始背诵,到现在已背诵了将近三百首诗词。成语积累的也是各种类型:什么花草类,树木类,山水类,动物类,数字类,春夏秋冬类,学习类,比喻类,夸张类,AABB类,ABCC类,AABC类,近义词,反义词类,等。
作为家长,我非常认同欣赏付老师的做法,义不容辞极力配合她做好督促和帮助孩子工作。
付老师也很有方法,每周一个背诵主题,周五下午比赛展示。背诵优秀者会在班级群里进行表扬,发孩子的照片或展示视频到群里,孩子和家长们都以此为荣。孩子们更是个个积极准备,踊跃参与,争着抢着想要当“冠军”、“……达人”。后来有家长赞助棒棒糖,付老师就用来做奖励,孩子们劲头更大了。 这样的古诗成语积累,直接的效益体现在孩子们的写日记中,更重要的是这将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财富。我想,这可能就是班级的文化氛围吧。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学校大都是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工作必须有方法,从最初接手班级开始,想要达到一个什么的目的,想要收获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要采取什么的措施来实施,班主任心中都要心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前进。要让自己的思想融入并推动学校的工作,不能让学校的工作推着自己往前走。须得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的欲望,还得会协调并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工作才会顺利开展,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这就是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当好班主任的。能当好班主任的都是优秀老师。我想所有的学科老师也须像优秀的班主任一样,要对自己的工作有预期设想,制定目标计划,一步一步努力实现。这也许正是普通老师和优秀老师的区别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