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第三者”无疑是一个令所有人都深恶痛绝的字眼儿。在人们的印象中,很多第三者都是以“爱情”为幌子,通过破坏他人的婚姻,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她们心中,什么道德、礼义、廉耻、良心、自尊,通通都可以踩在脚下。对她们而言,身体、脸蛋、尊严,都是可以拿来利用和交换的工具。
然而,时代不同,人的婚恋观念也不同。在古代封建社会,男权主义流行,男子在原配正妻之外,可以再娶很多个“第三者”作小妾。但是,按照封建礼制,丈夫纳妾是需要征得正室夫人同意的。因为年老色衰、不能生育等原因,很多正室夫人也会主动为丈夫纳妾。
但多数时候,正室夫人们应该是不愿意丈夫纳妾的。如果第三者身份低贱,例如出身青楼,那么她想要嫁给情人为妾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世事无绝对。在宋代,就有一个最牛的第三者,仅凭一首凄美词作就打动原配,最后与情人终成眷属。这首词就是宋代名妓聂胜琼的《鹧鸪天》。全词如下:
鹧鸪天·寄李之问 北宋·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是北宋都下名妓,但名声却不如柳如是、李师师等人出名,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也很少。她之所以被后人记住,就是因为这首词,以及词作背后隐藏的一段缠绵往事。那时,她风光正茂,虽出身青楼,却品行高洁,不慕虚荣,重情重义,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据载,词题中的“李之问”是一个刚刚在长安任职期满的从五品礼部侍郎。按照宋代官员任命制度,地方官员在任职期满以后,会得到一个升迁机会,调往京都。于是,李之问就滞留在了东京洛阳,等待朝廷给他的任命。在此期间,李之问与聂胜琼不期而遇,一见钟情,生出了一段风花雪月的情事。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李之问在洛阳呆了很久没有消息。于是,他的夫人就写信催促他回家。这首词就是聂胜琼送别李之问时写下的。词作情意缠绵,使李之问深受感动,他便将词作藏在了衣服中。回家后,妻子在整理他的衣物时,发现了这首词,大受感动,竟亲自拿出嫁妆让丈夫为聂胜琼赎身,并迎娶进门。
那么,这首词好在哪里呢?让我们走进它。词作上片是写离别时的情景。虽然因为要离别而愁容满面,可那莲花楼下的柳色却郁郁青青,好似也懂我的离情,要为我送别心上人。情与景合,言浅意深。而后,一曲阳关唱不尽,只剩心上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上片抓住“别”字,以情织文,言语淡淡却情意绵绵。
词作下片写与心上人离别之后的凄凉哀伤,重在写“情”。离别易,相聚难,我想在梦中与你相会都很难。有谁知道我此时心中的万般不舍呢?此后的深夜里,我只能日日以泪洗面,伴着窗外的雨声,辗转难眠直到天明。词人情深似海,描绘自己与心上人离别后的痛苦,以“雨声”衬泪滴,以“好梦难成”喻相见不易,这其中的哀伤,真叫人断肠。
整首词情深语浅,用语雅致,从中可以看出词人虽然沦落风尘,但却是个品行高洁,重情重义的才女,不是那一般的寻常烟花女子;此外,李子问的原配夫人定然也是一个颇有才情的女子,否则,她也不会轻易就被一首词所感动,让丈夫娶一个妓女为妾。
据史载,聂胜琼被李之问迎娶进门以后,褪去钗环,洗尽铅华,恭敬谦和,与原配夫人相处和谐,直至终老。表面上看,是这首词成就了一段好姻缘,但深藏在背后的原因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真意:彼此珍惜,互相理解,懂得包容。
试想:如果聂胜琼不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如果李之问的原配夫人不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子,如果李之问是个薄情寡性的男子,这段人间佳话还会存在吗?抛开道德伦理不讲,即使在封建时代,这样的故事都是极其少见的。只能说,真情无价,聂胜琼是幸运的!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