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资人认为,纯正的创新心态是打造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一流公司的基石。“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能力,驱动乔布斯、扎克伯格、杰夫·贝佐斯等人打造出了改变整个世界的公司。拥有这种思维的人认为,像中国钟表工匠模仿舶来品那样的路是行不通的,模仿别人无法达到真正的创新,只会盲目地前行,同时还会阻碍想象力,扼杀开发出原创产品的机会。
不同凡想,就是一种纯正的创新心态。
有时候应辩证理解,比如早年的借鉴如王兴的校内网和饭否网,并不是绊脚石,而是一种添砖加瓦的行为。早期的借鉴行为并没有演变成其创造者永远摆脱不掉的反创新心态,反而成了迈向更原创、更加本地化的科技产品的必经之路。如前文所述,中国创业者并没有掉入后发劣势的陷阱中,进步的速度反而与日俱增。
创造出世界级科技产品所需要的工程思维与设计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美国,大学、公司和前辈工程师培养后来人,传承经验。每一个时代出现的突破性产品及创造这些产品的公司都建立在教育、指导、实践和灵感的基础上。
但当时的中国没有这样优越的环境。比尔·盖茨在1975年创立了微软公司,中国在3年之后才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当时并没有建设好能够促进创新、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商业环境。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吉创立谷歌的1998年,只有0.2%的中国人(12亿人口中的240万人)能上网,而在当时的美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30%。早期中国的科技创业者在国内找不到能提供指导的良师益友或是可供效法的公司,因此他们只能去海外寻找,尽他们所能地学习、模仿和借鉴。
当然,把别人的成果直接商用肯定会被人诟病。但这段经历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积累了用户界面设计、网站架构和后端软件开发的初步经验。仿制的产品问世后,由市场导向的创业者抓住用户满意度这一基准,不断迭代产品。想要赢得市场,创业者不仅得击败他们仿制的、来自硅谷的产品,还得击败国内大批竞争对手生产的相似产品。他们了解什么适合中国用户,什么不讨中国用户喜欢,开始迭代、改进、本地化产品,以更优质的产品迎合用户。
这些用户有自己的喜好,用不惯硅谷那种全球一体化的产品。谷歌及Facebook这样的公司往往不喜欢根据当地顾客的习惯与偏好对核心产品或商业模式进行改变或调整,它们坚信只需要打造一款很好的产品就够了。互联网问世初期,这种模式帮助它们横扫全球,因为那个年代多数国家的技术还落后它们一大截,生产不出本地化的产品。但是随着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强迫处于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人们接受在美国创造、针对美国人偏好的产品越来越难了。
结果就是当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和硅谷原创产品直接竞争时,美国公司对产品本地化的不情愿成了中国创业者最大的机会。中国用户偏好和全球化产品之间的每一项分歧,都成了中国本地竞争者的机会。他们开始把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本地化,让中国互联网用户和硅谷之间的鸿沟日益增大。
纯正的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