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条件反射与写作业

条件反射与写作业

作者: 心理咨询师庆贤 | 来源:发表于2020-09-15 21:59 被阅读0次

    很多人听说过小艾伯特实验(Little Albert experiment),是因为实验的伦理与残忍性。抛开道德影响,我们单独看实验结果,是值得重视的。

    小艾伯特实验是在1920年由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开始时,把艾伯特放在房间中间桌上的床垫上。实验室白鼠放在靠近艾伯特处,允许他玩弄挥它。这时,儿童对白鼠并不恐惧。当白鼠在他周围游荡,他开始伸手触摸它。在后来的测试中,当艾伯特触摸白鼠时,华生和雷纳就在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毫不奇怪,在这情况下,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经过几次这样将两个刺激配对,白鼠再次出现在艾伯特面前。这时,他对白鼠出现在房间里感到非常痛苦。他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显然,这名男婴已经将白鼠(原先的中性刺激,现在的条件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应(原先对巨响的无条件反射,现在对白鼠的条件反射)。

    实验证明:恐惧是可以后天习得的。经典条件作用可以让学习过程变得恐惧。

    有人为了让狼不再吃羊,将有毒的羊肉食物包裹在羊皮内,并将其散落在牧场上,四周游荡的草原狼发现并吃掉了这些有毒的羊肉,随后便呕吐不止。正如预料的那样,他们开始厌恶羊肉,结果狼群攻击羊的次数减少了30%—50%,和绵羊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草原狼都不想接近绵羊,甚至有些狼一看到羊就吐。

    这让我想到了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每次孩子写作业,家长就开始责备:

    “字怎么这么丑!”

    “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呀”

    “老师讲课你在干什么?”

    “怎么两小时了连一个字都没写出来?”

    “撕掉重写,写不完不许睡觉”

    ……

    这些话语像不像恐怖的华生的铁棒敲击声?孩子一学习就产生了厌恶情绪,别说学习兴趣了,唯恐避之不及,怎么能有好的成绩?

    有的父母很精明,一到孩子写作业时就播放轻快的音乐,促进孩子专注,芳香精油的味道让孩子更加放松,厨房里传出的味道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的条件,孩子一写作业就有被拥抱的感觉,舒爽的感觉,怎么能讨厌作业呢?

    你可以回忆一下,孩子某项成绩好,一定是有了某个正性条件的刺激。我儿子2岁时开始被三字经,让我很惊讶,大呼天才,太不可思议了,我称他为“识字大王”,后来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幼儿园时期就独自看过很多书,现在也对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过这种事后肯定表扬的做法属于操作条件作用了。在操作条件作用中,行为的后果,诸如奖励和惩罚,会影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孩子分床睡的过程让妈妈们很上火,每次分开睡,半夜孩子就哭着找爸爸妈妈了,无奈只得睡在一起。孩子高兴得睡在大人中间,心满意足,是否心里在想“这个办法真好使,我以后还会这样。”所以,有的孩子十二岁了还未能成功分床睡。未能分床的背后大都有个不能坚定的家长。

    海豚可以饲养员的奖励下与人跳舞、亲吻,宠物狗能在主人的引诱下乖乖坐着,无不是操作条件作用的结果。人类也在用这种办法训练孩子,答对题就给小星星或者奖状,孩子们为了奖励,乐此不彼。但是有的孩子也会雷打不动,什么刺激都不好使。在奖励已经生效的一段时间内,要考虑奖励的时机和频率,频率过高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间歇性强化是间隔一段时间再给予奖励,这是维持已经习得行为的最佳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条件反射与写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jq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