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强调,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按张国清副总理讲话要求,国企改革要“聚焦重点攻坚,扎实推进”。
一是要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促进国企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强化国企在能源、资源、粮食等重点领域布局,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四是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企提升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
五是全面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党领导国企的制度机制,加强国企领导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作为省属或市属一级企业,应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呢?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很多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看似业务领域广泛,实则没有太多核心竞争力,更有甚者,经营性资产占比很低,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科技属性较弱。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作为属地国资的支柱企业们,省市属一级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在已有产业布局中深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身“科技含量”;一方面瞄准当地产业政策、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向,积极布局与自身主业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圈企业,由单体作战向集群作战发展,增强整体科技实力。
从内部机制方面来说,除了本身是科研院所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主业属于传统产业的国企,内部基本没有针对科技创新、研发管理、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等相关的业务的管理基础,套用传统业务管理手段是根本不可行的,因此,在增强科技属性的基础上,内部管理机制建设要跟上,针对科创、研发等新型业务制定单独制度体系,从技术研发、专利保护、成果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完善,形成管理闭环。
二是要思考自身在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中的定位,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站位。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从央企层面,逐步向下深入实施,不远的将来在省国资和市国资层面,实质性整合将见动作,作为省市属一级企业,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如何做,其实副总理讲话中已经很明确了,即“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这几点,首先要系统梳理自身业务,明确主责主业,有序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产业,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实现存量业务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其次要加快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数字经济已然来到,每个行业都值得用数字化重新做一遍,作为一级企业,更应从顶层抓起,推动集团上下数字化转型。如果自身的业务无法全部数字化,为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最后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国家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各省市均会逐层落实,最终省市属一级企业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落地的主要抓手,各企业均要抓住机遇,抢占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点位,而前提便是企业拥有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面对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企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夯实基本功,将自身存量和新业务做出特色,做出差异化优势;二是构建好成熟的集团管控体系架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企业,都有科学合理的差异化管控策略。只有这样,在面临顶层国资整合的时候,才会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三是要以自我革命的方式,推动自身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化相对的是行政化、指令化,去除国企的行政化色彩,将是持续不断深入的一场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层面都将涉及持久深水区改革,后者主要包含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薪酬激励方面。企业只有先自我革命,才能防止被革命。尤其是一些双百、科改试点单位,名正言顺利用好试点政策,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改革时机过去,便很难再寻。
这是向内要市场化动力,对于国企来说,个人认为,另外一个重要命题便是向外要市场化业务,很多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多政府性功能和行政化任务,这无可厚非,这是由国有企业本身属性决定的。但国资监管趋势是,除非明确的公益性国企,商业类企业都要效益,市场化业务的获取、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是关键。
其他几点,均是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指导意见持续优化。
打个小结,省市属国有企业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应重点关注:
- 增加科技含量,并为科技创新类的业务松绑、赋能;
- 聚焦主责主业,清理两非业务,布局战略新兴业务;
- 加快自身市场化改革,由内而外,真刀真枪见实效。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