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老邓送了我这本书。还称其对他在广告行业中摸爬滚打提供了引导,起到了深刻的引领作用。虽然他一直没有看完。回想老邓的创业路,可以用一路失败来形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因为他认真看了这本书,因为中米文化差异导致了失败,还是没有好好看这本书导致呢?
这本书原来一直放置在书架上没有动。最近和小丁学习“管理学”和“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时,中间想找本小说看看缓解一下疲劳,于是重新拾起了这本书。
看完书后反思:这本书的定位是什么?接下来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吐槽部分:
1.开篇引体三位父亲: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现代管理学之父-杜鲁克、定位理论-特劳特。前两位都是考试要考的,很亲切。第三位,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真的没听过。定位理论在我国的成功,邓德隆的作用比特劳特更明显。
2.书中每一章的内容都很短,很多空白需要去想象,加上每一章都举了例子,导致理论部分非常少。将内容筛选后,大体不过知乎上一篇问答的长度。
3.书中大多数图片都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属于强行增加篇幅。
理论部分:
定位理论:要求企业必须在顾客心智中区隔于竞争,成为某领域的第一,以此引领企业经营,赢得更好发展。换句话说,有个好名字或者好Logo很重要性!基本要求:好记,好读,有格局感,有行业性又不是特别的有行业性,取名要趁早。操作步骤上:方法一:成为领导者。方法二:细分品类。
——任何一个经济学或者广告学理论都会被人提出反对意见,定位理论不是万能的,许多学者对其进行反驳。最典型的问题是否认了消费者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认为消费者选择后便不会改变。站姐都可能脱粉,更何况消费者。甚至书中都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书中出现了大量国外品牌的经历,诸如:舒立滋低度啤酒、Pall Mall Extra Mild超柔型香烟、杰根斯特干燥护手霜。抱歉我一个都没听过,虽然可以通过名字知道是什么产品,但还有大量听了名字都不知道的产品,除了雪佛兰、凯迪拉克之类现在依然耳熟能详的品牌外,看到部分品牌案例,完全没有交互感。有些公司,对米国人来说可能就如同我们听到“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大锤八十,小锤四十”,我们可以轻易地理解这句话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理解其背后的内涵笑点,但是对于其他外国人,不是在我国生活了很多年都不太可能了解其中想要阐述的意思。其次,上个世纪的案例,放到现在来看也有些过时。本书的在编写时带有非常强大的地域色彩和米国消费习惯特点。引用到他国必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市场经济学中表示: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对规律的利用方式中最常见的就是竞争。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展开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作为一本讲述如何做广告的书,在书中需要论点和论据时,会引用其他同系列的书中的内容。这一波操作,不但给自己的其他作品也打了广告,也完成了全套书的大闭环。就冲这一点,也证明作者将广告人的习惯印刻在了骨子里,随时记得为自己做宣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