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如何才能学得好?
为何同样的一堂课,同样的老师教,但不同的学生感受却完全不同呢?
不仅感受完全不同,就连吸收理解的程度也完全不同呢?
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一样,所以也造成了完全不同的情况。
孩子会因为喜欢课程内容或是喜欢老师而认真学习。
反过来,孩子同样也会因为讨厌课程内容或是讨老师而不愿学习。
如何才能让孩子尽可能地喜欢上内容甚至喜欢上老师呢?
我们提出了“三感”:参与感,存在感,体验感。
让孩子参与到其中,才会有存在感。只有当孩子参与到其中,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只有改变体验,才能收获成长。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如何才能做到这“三感”呢?
有哪些可以实操的方法论呢?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以提问的方式来与学员进行互动,让学员参与到老师的课堂中来,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以积分、点赞的方式让学员主动与老师互动;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把学员分成两组进行PK,增强学员的三感;
除了这些人人都会的方法论之外,还有哪些独门秘籍可以增强学员的“三感” 呢?
能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标签,让学生觉得哇,这个老师好牛呀。
能不能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让学员有不一样的体验呢?
比如周董的一首青花瓷就被改编成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有数学版,历史版,化学版……深得同学们的喜欢。
这,就是一种创新啊。
在它的启发之下,我也开始了这样的创新,别说,效果还不错呢。
同样的上课内容,不同的老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更可能是天壤之别。
在我看来,孩子在课堂上的体验无非三个方面:内容,老师,同学。
一个优秀的老师整天日思夜想的就是这三个问题,如何把内容呈现得更加有趣,如何让同学喜欢甚至崇拜自己,如何让同学之间和谐相处……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我已经看到了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