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帮联合RIA训练营作业
学员+11+余涛+【202002训练营-W1D2-基于身份的习惯

学员+11+余涛+【202002训练营-W1D2-基于身份的习惯

作者: 进化的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09:32 被阅读0次

    R原文《掌控习惯》

    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就像洋葱一样。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当谈到涉及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引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只要自己心存同样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转变。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稍有不同,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大多数人在着手自我提高时甚至不考虑改变身份。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他们设定目标并决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本不考虑激励他们行动的信念。他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们的旧身份会破坏新的变革计划。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1、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

    你想养成什么习惯?想戒掉什么习惯?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同时,习惯和身份可以相互塑造。《掌控习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行为习惯,故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一个行为,或者一系列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层次的改变。

    (1)结果:改变结果,比如减肥、发表文章、保持整洁、精力焕发。很多情况下,我们设定的目标就与这个层次的变化有关。

    (2)过程:涉及到改变习惯和体系:定时复盘,按时吃饭,每天阅读。养成的习惯大多数与这个层次有关。

    (3)身份:行为带来的最深入的改变层次是身份。与我们的信仰有关,比如世界观、自我形象等。我们持有的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也就是说,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2、基于身份的习惯

    书中提到,“当我们养成习惯时,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就养成基于结果的习惯;注意力放在身份上,就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

    举例:以下哪个习惯是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

    A、我每天背10个单词,通过GRE考试。(基于结果)

    B、我坚持隔天打电话问候爸妈,关心身体状况。(基于结果)

    C、我是一名环保人士,夏天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基于身份)

    那如何设计一个基于身份的习惯呢?

    (1)确定身份:在我想改变的方向上,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设计过程:列举出能体现身份的所有行为,挑选出自己有能力、愿意做的事情,开始行动。

    (3)记录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结果与身份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比如,我要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可以通过捐赠钱物、提供咨询、义务讲课、提供服务等方式,那么对应的结果可能是别人对我的称赞、信任,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

    当我们内心中有了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的理念时,考虑问题内心就充满了动力,因为我们进行习惯调整的方向,是希望我们的身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坚持这个习惯,就是要不断地强调这个身份,从而撕掉以前的标签。

    这样,微小的习惯能够为我们的新身份提供证据,让我们先确定自己要成为哪种人,再用一个一个的小胜利来证明我们自己,从而用这个身份标签养成一种习惯。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故事

    几个月前听ivy和谢翀说到拆书法,一下子就被“拆为己用”的概念吸引了。

    在看书上,我一直存在焦虑。

    一方面是焦虑于很多书却不知道看哪个好,另外一方面的焦虑来自于很多书看不完心中累积的愧疚感。

    拆为己用的方法,缓解了我贪多求全的心态。让我明白了只要从书中提炼出可行的方法,就拿来实践,让自己做出改变,而不一定把整本书看完。

    哪怕一年养成一个习惯,或做出一个改变,也比囫囵吞枣的看100本书强。

    所以我想掌握拆书法,成为拆书家。

    对应

    结果:掌握拆书法

    过程:参加2期RIA训练营,完成30拆。参加保定筹备分舵内训活动,半年内达到三级拆书家。

    身份:成为拆书家。

    身份,确实是之前我忽略的方面。阅读原文能够感受到,身份对应着信念和信仰。

    在身份上多一些思考,给自己准确定位后,能产生更持久的原动力,促进达成目标。我会在A2和学霸作业中补充身份方面的思考。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身份:

    成为一个分享知识和方法的人:帮助更多期望学以致用的朋友掌握拆书法;拆出更多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促成改变的好方法。

    过程:

    半年内,参加2期RIA训练营,完成30拆。参加保定筹备分舵内训活动,多思考多分享,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达到三级拆书家。(SMART)

    结果:成为三级拆书家

    学霸题

    (可选,非必要)结合W1D1的ABC模型,以及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你觉得在记录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扮演什角色?

    ABC模型,更强调结果(C)对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

    正反馈的建立,才有可能产生复利效应,才能让个人成长产生如同幂律曲线的爆发式增长。

    结果/身份模型,更强调身份的建立,也就是信念和信仰的建立。

    关于身份的思考,让我们更多的自问: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自问自答,不仅能更加坚定的执行计划和达成目标,甚至能帮我们过滤目标

    生活中,面对信息爆炸,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学英语?学理财?还是学心理学?

    没有身份的准确定位时,我们会感觉学什么都有用,学什么都是当务之急。狗熊掰棒子后,陷入更深的困惑和焦虑。

    思考和确定身份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小计划和小目标,拿来和身份做比对。

    符合我们身份定位的,符合我们信念和信仰的,就去做,哪怕费时费力,反之,哪怕唾手可得,也不要去消耗时间和精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员+11+余涛+【202002训练营-W1D2-基于身份的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yt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