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的传媒生涯,让我不断思考,如何有效提问。
好答案来自好问题。好问题本身就具有价值。
有效提问,也是认知与沟通的方法论。
古典老师在《跃迁》中,告诉我们要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专业,在他制作的学习金字塔中,“问题”是在金字塔顶端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写稿中,经常提到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终身提问者的学习目标更清晰,更不会在知识树里迷路,问题就是他的明灯。
终身提问者的反馈更及时,问题就是他的试金石,他很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有用、哪些没用。
终身提问者的动力更强,因为他知道一个问题解锁以后,会带来更多、更大、更有趣的问题,但一切都要从解开这个问题开始,他孜孜不倦,又平静从容。
终身提问者更有号召力,一个足够好的问题,需要很多领域的人共同解决,那些平时没机会一起交流的人因为问题聚首。
你的问题有多多,你的知识就有多多。你的问题有多好,你的专业就有多好。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
所以,比终身学习更有效的是做终身提问者。
周末,小记者的课堂中,我也重点强调提出好问题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小记者认识了独产自江南一带的鸡头米,并动手剥了鸡头米、品尝了鸡头米甜羹。
在引导过程中,课堂上,我们一口气提出了九个问题:
1.你为什么叫鸡头米?
2.你有别名吗?
3.你从哪儿来?生活在哪里?
4.你出生在什么季节?
5.你的天敌是谁?
6.你有哪些营养?
7.你多少钱一斤?
8.为什么你这么贵?
9.你可以怎么吃?
带着海绵式提问,我们去找答案。关于鸡头米的知识和素材就一下子饱满起来了。
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
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和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基利在《学会提问》一书中提供了两种思维: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对于两者,布朗和基利进行了比对:
海绵式思维: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又快捷。
淘金式思维: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他们得尽快决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到底价值几何。在一场互动的对话中披沙拣金,需要你不断地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
海绵式思维强调被动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过程中展开积极互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人讨论问题时,常用诘问法,又称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越求进步疑难越多,疑难越多进步越大。
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会始终拥有审慎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的意识,养成独立思考和求实创新的习惯。
在阅读的方法中,我最喜欢的是“苹果”阅读法。像摘苹果一样,从书中找到你需要的苹果。
在翻书之前,你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提出一个好问题。你需要从书中了解什么知识,这本书可以回答你哪一个问题。然后再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些答案就是你的“苹果”。
这种阅读的方法,很高效。
是的,我现在越来越喜欢高效的方式。
高效是德鲁克的代言。
凡事皆可“德鲁克”。
在进一步了解德鲁克的时候,我发现商业大师高产的秘密变得越来越清晰: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所以,你看,是不是首先你得有个问题?
这里是袋鼠亲亲读写营,让我们一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用爱陪伴,用心阅读,善思会写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