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似乎用火辣辣热腾腾绿油油比较贴切,天地间万物好像都在膨胀沸腾,植物疯长,绿的刺眼,艳的夺目,一天一个样,仿佛能感受到植物拔节蹿升的节奏。到了三伏天,空气都能拧出水来。热气升腾,氤氲弥漫,令人心胸郁闷,头脑发胀,整日昏昏沉沉,好像天天睡不醒似的。夏天,热烈、沸腾、吵杂,风声、雷声、雨声、蝉声;阳光、云彩、绿植、鲜花,使人耳不清净,目不暇接,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变幻不停,喧嚣不止。
夏天仅有两个时辰是相对宁静凉爽的,那就是拂晓和入夜。
拂晓,天将亮未亮的时候,也称破晓时分。这时候,天色蒙蒙亮,周遭景色模糊不清,一片静悄悄,万物仍在沉睡。少顷,东方天际慢慢亮起来,出现一抹鱼肚白,并逐渐扩大范围。此时,下地劳作或出门办事的人们,往往趁凉快走出家门。路上依旧模模糊糊,只能分清黑白,启明星高挂在幽蓝色的天幕上,格外醒目。渐渐地,东方天空中的鱼肚白变得更亮了,并且出现了淡淡的橘红,给冷清的天宇增添了温暖。紧接着,各种形状排列的云层慢慢出现红晕,镀上了金边,随后,灿烂的朝霞铺满东方天际,周围山峦、河流、村庄、树木、庄稼都笼罩在一片金色之中,天色大亮,一轮红日喷薄欲出。大地复苏了,万物又开始了生机勃勃的一天。在上学期间,先是赶中小学早自习,后来上高中,赶通往县城的公交车,再后来是赶去往北京的火车,我曾无数次拂晓出发,拂晓的景色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拂晓,让我联想到旅途劳顿,想起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秦观《如梦令》中“遥夜沉沉如水--霜送晓寒侵被--门外马嘶人起”的诗句。
夏夜曾经给了我诗一般的记忆,以至于一想起夏夜,我就想起“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美妙情景。小时候农村的夏夜是非常美丽的,喧嚣了一天,这时安静下来了。倦鸟归巢,夏虫鸣叫,繁星闪烁,凉风习习。那时还没有电视,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拉家常,说闲话,陈芝麻,烂谷子,道听途说,家长里短,无所不谈。老人们点起了艾条驱蚊,艾香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也不闲着,成群结队地在路灯下攻碉堡、弹拐拐,喊声、叫声间或大人们的责骂声,响成一片。孩子们玩累了,回家了,大人们还散坐在一起,有一搭子没一搭子地闲聊,劳累一天,难得有这样的宁静休闲。夜深了,更静了,倦意袭来,不知谁说了一句:回家,睡觉吧,明天还得早起呢。于是,大家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懒洋洋的各回各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夏夜就这么过去了,直到我高中外出求学。
当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人们不用为了生计而起早贪黑地奔波了,夏夜消遣的方式也多样化了,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可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自然?人情?世故?安逸?似乎又不全是。也许这就是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的时候。万事万物都一样,得到的同时总会失去点什么,得失相伴,就像昼夜交替、四季循环,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一种人生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