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母的相处经常以不愉快收场,因为在他们眼中我什么都不会,总是被他们嫌弃,被他们说教、谩骂,再加上他们之间也总是争吵不休,所以如今的我不太爱回家。
或许因为只有父母才会毫无保留的指出我们的缺点,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所以他们才会说教,才会责备,才会谩骂。一开始我并不认为父母的方式有什么不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男友或朋友指出我的错误时我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改正,心中没有不爽,更没有难受,我们的关系反而因为这些事情变得更好,造成这样的反差是因为方式不同还是因为对不同人喜欢的程度不同?
场景一:包包风暴
最近父母和男友都对我的包进行了一番“教育”。虽然我背的包不一样,但都是他们都不满意我这样背包,他们的态度天壤之别,我的情绪也不尽相同。
那天我背了一个斜挎小包,包没有拉链,是暗扣,带着一个行李箱和一个手提袋。手机暂时放在牛仔裤口袋里,我正准备把手机放进斜挎包,父亲抢先一步开口了“你这手机放这里怎么行呢,等下掉了怎么办,怪不得你的手机总是摔……”语气严肃又充满责备,他们总是这样,单凭看见的一点画面,就把我的所有过错和不好联系在了一起。
我没反驳,把手机拿进斜挎包里,这时母亲开口了,“你这包不行,不要买这样的包,东西很容易掉的……”依旧充满责备和嫌弃,我无奈又不知所措,目光转向妹妹。“这个是我借给姐姐的,是同学送的。”还好妹妹为我解围,他们才没有继续追究,不然他们一定会继续喋喋不休,说我浪费钱,说我不会买东西,更会强制要求我换一个包再走。
这个包确实是妹妹同学送给她的,我一直都有暗扣的斜挎包,他们从未说过有什么不妥,只是这次看见我大包小包的回老家突然开始了说教,好像只要他们其中有一个开始教育我,另一个也会跟着疯狂补刀,有时他们说的还是毫不相干的几件事情。
我不知道是我的心胸狭窄还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一点问题,那天因为他们的说教我的心情变得有点不好了。那一刻我想到了不久前男友对我的一番“教育”。
那天我背了一个腋下包,也可以直接手提,但因为装的东西太多,拉链拉不上了,因为包包容量比较大,东西也没有溢出。男友看见这样的情况温和地对我说“把包拉上。”“啊?拉不上了。”或许他感受到了我的疑惑,又或许是对我的回答不满意,于是他改口“把包背上。”此时我更疑惑了,我们不需要出去,现在不需要背包呀。他又重复了好几次“把包背上”,但我依旧没有反应,他的语气开始变得严肃又认真“快点把包背上。”
我怀着不满和疑惑缓缓地背上了包,此时他把手伸进包里,给我模拟了一场偷窃抢劫。“要我背上就背上嘛,干嘛那么凶嘛。”我小声嘀咕。
“哎呀,好啦,那不是和你说你可能听不懂,所以给你实操,让你自己明白嘛。”他笑了,并温柔地安抚我的情绪。
第二天他送我去车站,分别时他指了指我的包,温和地说“拉不上就自己多注意点。”
男友的举动让我感到格外的暖心,他的细心和温柔让我学会了小心谨慎,更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其实我知道父母和男友都是为我好,他们在提醒我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注意保管自己的财务,可是他们的态度和方式却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理变化。
场景二:做菜风暴
说到做菜,我脑子里想到的依旧是父母的责备和嫌弃。“你怎么这样切菜的,和你爸爸一样。你没有切过也看过吧,怎么不用脑子想一下?”“这不是这样弄的,我来弄,你走开。”“你挡到我了,一边去。”“你怎么洗个菜都这么慢。”“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连菜都不会煮。读书读傻了吧。”很多时候我真的是有苦说不出。想学的时候他们嫌弃我碍事,自己尝试又说我弄不好,实践的机会不多还总是被打击,做菜的水平能有多好?
然而,朋友总是细心耐心地告诉我哪一步骤应该怎么操作,没有说教更没有责备,所以我愿意和他们交流学习,也有了做菜的信心。“你这个再多放一点水,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下次我教你做这个鱼吧,一点都不难,你一定可以的。”“你做的菜挺好吃的呀,上次我在你家吃,我觉得很不错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父母和朋友对待同一件事情会如此不一样。或许父母并没有错,只是朋友的方式我更愿意接受。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被他们说教嫌弃久了我开始变得自卑,我知道我有缺点不足,但我也有优点,并不是他们说的那般一文不值。
场景三:“教育风暴”
父母总是说他们教我时我不用心学,然后在又怪他们没有教。或者直接说“这还用教么?真的是白读这么多书了,以前有哪个教我们。”“真不知道你怎么想问题的,这么简单的都不知道。”
在磨合期时,和男友经常吵架,那时我总是不能理解他的用意,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向我解释,但我还是经常把他气的半死。有次他解释了许多遍,我依旧不能理解他的用意,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是不是应该要去考个教资,考个心理资格证?”听他这么说我又懵了“啊?这和刚刚的有什么关系?”“那不是你听不懂嘛,那我就去学一下应该怎么教。”
他们一个抱怨我是“笨学生”,一个在反省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人们总说教育者的方式方法很重要,看小红书里清华的沫沫教育儿子大事的视频,我更一步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她引导儿子学习,从小培养他的各方面能力,她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母亲,她的教育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现如今不同教育方式给我带来不同心里感受,这不仅加深了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兴趣,也让我产生了转变未来工作计划的想法。
我想题目中的问题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我是喜欢男友,但他的“教育”明显与父母不同,不同的方式产生的效果确实不太一样。
虽然我不喜欢父母的方式方法,但我也很感谢他们指出我的错误,更因为有了对比,所以我对男友和周围朋友的感激更加深沉,也因为感受了不同方式带来的心理变化,所以才有了想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做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的愿望。
我不能改变父母的行为,但我可以转变自己的心态,我不能安排父母做什么,但我可以要求自己不做什么。未来呀,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科学的方式引导,用合理的方法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