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到爱情,人们通常联想到一男一女,进而想到结婚生子。这可能便是所谓爱情最为典型的形式了。因为普遍,甚至造就了某种思维观念上的霸权,它让其他形式的恋爱模式只能在暗处偷渡。人们粗暴的将典型以外的形式排除在爱情之外,是因为它们理因被如此对待还是对普遍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呢?
性学研究者金赛通过对五千多名男性面谈,在其研究报告《男性性行为》一书显示:其中有超过1/3的男性承认从青春期开始,至少有过一次与其他男性的性经验。由此可见,同性行为非常的普遍。但同性行为并不代表同性恋。爱情主要由亲密、依恋和性组成,因此同性恋不仅包含性冲动也包含着情感方面的需求。从定义上来看和异性恋之间并无差别。
根据研究,我们能在1500多种动物身上发现同性行为并且在古代的许多资料中,能得到同性恋的记载,西方有萨福和柏拉图之爱;东方有龙阳之兴、分桃之好、断袖之癖的典故,聊斋志异里亦有范十一娘和封三娘的故事。由此可见同性之恋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而在Facebook目前公布的用户信息填写性别选项中,有至少56种性别选项,不仅有男、女选项,还有无性、双性、跨性别者、性别酷儿等。这里的性别选项已经不再局限于性生理的二分法,更多反映性心理和性取向的区分。这种多元的性选项体现了对不同人的尊重,同时给了他们寻找同好的机会。
但最早的这种区分带来的却是歧视。回顾性发展史,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起初根本没有“同性恋”一词,“同性恋”一词的出现,始于科学研究将人类的性行为进行生物学研究模型的分类。从19世纪80、90年代开始,在精神病一类的书籍中开始使用“同性恋”一词,并将同性恋纳入性欲倒错类精神病之中。相对的采用“异性恋”一词的说法,将它与同性恋等“他性恋”对立起来。同时这种分类还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名词,包括双性恋、跨性别者等等。从此同性恋不再是一种行为,而成为一个群体。
自从有了区分以来,非异性恋开始遭到区别对待,进而产生歧视,并在借由科学、伦理、宗教、道德,甚至法律,被排除在主流之外,成为一种边缘性恋行为。长期以来,为了治疗同性恋“患者”,人们以“电击疗法”,“切除脑叶白质”,“厌恶疗法”,“药物激素刺激”甚至“阉割部分性器官”对同性恋者进行非人的折磨。但随着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性恋行为可能存在遗传方面的影响,但其真正原因尚不明确。也就是从理论上说同性恋并不是可以被改变的。
1973年美国心理和精神协会将同性恋行为从精神疾病的界定中撤销。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析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取消对同性恋病态的界定。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处在边缘,与此同时更多的“他性恋”着甚至处在边缘的边缘。这一群人他们联合在一起成为LGBTQ(即女同、男同、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
是他们应该被改变吗?还是应该改变的是我们的态度?这种爱理应遭到歧视吗?他们是否就真的比异性恋更肮脏、不道德、可耻? 记得王小波在其唯一剧本《东宫西宫》里有一句对白:“你可以说我贱,但你不能说我的爱贱。”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爱,爱都不是下贱的。世界上所有的感情不过只有虚情假意和真情实意或者半真半假之分罢了,那里有什么异性恋和非异性恋之分。爱又不是标本,放进实验室研究,然后将各色分类,贴标签。太生物了,太逻辑了,却和爱情并无太大关系。
或许由于国人对世界的性研究和性存在的理解较少,以致于听到以上的信息都像是耸人听闻。但这其实才是我们真实的世界。更何况,也许你不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潜藏着同性恋的因子,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双性恋。
人们的性取向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绝对的同性恋和异性恋占少数,而多数人可以说是双性恋(即既会被男性吸引又会被女性吸引,同时存在,但吸引度不一定相同),而后又有研究者对其进行补充,将这种情况称为“泛性恋”(即会被一种以上的性身份吸引)。再进一步的推论,也许“流动性”一词能更好说明今天我们的性取向问题。这个概念由美国女性主义者、心理学家Lisa M.Diamond提出,她解释人的性取向并非是一直不变的,而具有流动性,随着时间、环境、体验呈阶段性的变化。因此,今天在科学心理学的背景下,或许我们人人都是酷儿(对自己的性取向不确定的,不愿意被常规性取向标签定义的人)。
道理虽如此,很多人肯定会问:既然人人都是酷儿,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还是以异性恋现象为主导?——这也许和福柯所表达的“性的社会性”一面有关——我们都是被社会、历史和权利所塑造的。毕竟我们是处在一个崇尚男权,异性恋,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也一直被教导这才是“正常”,我们固有的爱情的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这我们不敢去违背“正常”,进行探索。但实际上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认同和性行为并不是衡量性取向最好标准,性感受才是。
也许因为意识到这一点,现在许多人不愿再被贴上同性恋,双性恋等标签,他们这样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我爱你和你的性别无关。我不是因为是同性恋(等)而爱你,也不是因为爱你所以是同性恋(等),我只是刚好爱上你,而你是个男人/女人/其他。
或许,如果我们不在以传统的方式判断自己的性取向,而是听凭自己的性感受,或许我们能得到一种更为纯粹的关系。它不再像异性伴侣之间以身份来相互塑造,以性别相互取悦,固化和铸就刻板的彼此。而是将彼此视作世界上独特存在的每一个个体认真的去体会,或许我们对爱会有更多的发现。今天,当我们在说“异”的时候,其实很可能说的是另一个还未发现的自己。
真正应该遭到唾弃的是虚假的爱情,利益的爱情,而不是“异类”的爱情。如果他们真心喜欢,又为何不值得祝福。希望每一个人对爱情的了解能建立在一种更深刻的对人性的了解的基础之上,也以更广阔的爱,去尊重不同人爱的选择。
2012年4月23日的晚上,歌手黄耀明在他的演唱会上大方宣布出柜:“我是一个同性恋者,我是一个gay佬。”事后他说:“谁介意晚节会不保,笑一笑已苍老。”生命短暂,何必在乎别人怎么说,大方的去爱吧!这个世界不同的乐器,都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不同形式的爱也都是异曲同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