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那对兄弟发生的追风筝的故事,经过阅读而鲜活的跳跃在脑海中,尤其风筝大赛上的角逐与追风筝的画面,那份热闹是孩子们的记忆,也是民族的乐事。
从来没有放风筝的我,对于风筝像是另一个国度,直到搬到新居后,在公园里遇到放风筝的人。在晴空的日子里,总有三两个人,拿着厚厚的缠线,顺着弧线仰望,在模糊的视野里,有着小小的斑点在空中飘荡。对此,只能是无比的敬佩。
揭开放风筝的面纱,是源于今天遇见的一个人,一个六七十的老爷子。老爷子独身一人,在公园的草坪的一端树立起风筝,然后慢慢的离开布线,也许是风的缘故,这盏风筝常常会倒下,也是这两三次的往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老公热情的搭了把手,面纱从这一刻掀起,老爷子在远处轻轻的抖了下风筝线,被老公举在头顶的风筝轻轻的开始滑翔,本担心错过了一阵清风而失败,却看见风筝稳稳的在老爷子一张一弛之中缓慢的升空,渐渐的驶向高处,奔向人们无法轻易攀爬的高度。
老爷子是本地人,地道的话语只能猜测的明白二三分,他讲着放风筝的要领在于长长的布线,而布线要在二十多米。对于放风筝,老爷子有着几分的得意,说起来很是开心,而在意风筝的他,也似乎疏远了人们,随着风筝调节自己的位置。
似乎放风筝的都是男子,才有力气带动那长长的漂泊。放风筝尤须一种淡然,也是性子淡的人才可驾驭。更要耐得住独处,当风筝飘与远方,世界静的只剩下一根线。
一人一筝一线牵,放起的风筝,就是自己的一颗漂泊的心,肆意闯荡的心,有家牵挂着。
放风筝的人,淡然、沉稳,与筝相持相守,怡然自得,恰是一番美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