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塾教育的因材施教(一)

家塾教育的因材施教(一)

作者: 英华奶爸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08:54 被阅读0次

    连续转载了前辈对于非学校教育的探索总结,我想利用这篇稿子来说说我家具体的教育方式。

    我家对中文学习一直非常重视。我们的愿望是下一代不仅能用中文交流,而且能喜欢,谙熟中华文化。语言是极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生长在英国的下一代,英语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他们的强势语言。即使放学后所有的时间(包括晚上与周末)都用来练习中文也很难抗衡每周5天的全日制英文学校环境。家长只要稍稍放松警惕,中文马上在孩子的生活中退居二线。移民家庭的第二代由于父母的关系,一般能用中文交流,但读写就差很多。成家立业后,少了父母代的压力,往往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更倾向于用英文交流。对于他们的下一代,也就是移民第三代,使用中文的能力和意愿会大大降低。即使身为父母的第二代移民认识到中文的重要性,希望子女学习中文,也往往力不从心,无法为子女提供家庭中文环境。即使能用中文交流,也往往只能局限于吃喝玩乐一类浅层的内容。无法用中文深入交流。如此这样继续到第四代,第五代,学习中文的意愿会越来越弱,所有前辈们为中文学习付出的努力恐怕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何避免一场空的结局,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今年九月,当山东东莱国学的赵升君老师来英国做巡讲时,我们也探讨了这个问题。赵老师说到纵观中国历史,当中原人在向外移民迁徙的过程中,中原文明和语言都被当地接纳,并且生根。究其原因,是文化捍卫了语言的生存。因此在海外,为下一代植入中华文化才是硬道理,才可能避免中文在移民后代中的日渐式微。

    同理,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在东南亚等地区,由于移民过去的华人比较多,而中华文化相对于当地文化的优势也比较大,因此中文经常被比较好地保留了下来。甚至于强烈影响了当地文化,使之明显地与中原传统文化有亲缘关系。而移民至西方国家的华人人口不足。并且当地文化发展程度较高。因此除了在自己相对封闭的小圈子之外,“与主流接轨”的结果就是文化上大幅度被同化,最后连语言也保留不下来。

    要植入文化,简单的过个中国节日,吃顿饺子,划个龙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从深层的思想中汲取养分。国学是我们的不二选择。在与国内的国学圈私塾圈交流中,有一篇文章特别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徐健顺老师的《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这篇长文讲述了古代私塾的很多细节。现节选一些对我们家塾教育产生影响的段落。

    “中国的古代私塾原来都是一对一教学的。”

    ”从孔子到民国,中国所有的私塾、官学,都是一对一授课。老师从来不会面对两个以上的学生讲课。上大课只有一种情况,所谓“会讲”,也就是讨论课。老师的授课,从来都是一对一。”

    “这个法子,是孔子传下来的,至少是他确立的。看《论语》《孝经》《礼记》,孔子授课都是一对一的,是问学制。上大课一定是讨论课,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也有概论课。但是老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时候,一定是一对一的。一对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是人的教育,是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教育。”

    “一对一,你就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性格,为他设计独特的学习套路。这不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吗?所有西方教育学所梦想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实现。我们一直都说孔子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给不同的答案,可是不知道这种教育态度是建立在一对一教学的教学体制上的。没有一对一教学,因材施教很难实现。”

    “古代的教学方法,在一对一方面,最突出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就是自学。”

    古代私塾教学流程

    “古代私塾授课的第一步,授书(上书)。那么一天授多少次书?一次授多少书?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古代蒙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2到4小时。学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4到8小时。古代有很多“儿童十二时辰图”之类的画,看一看就可以发现,儿童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学习上课的时间很少,作业也很少,或者没有。在这几小时的时间里,授多少书,由儿童自己决定。因为他上完了书,要回去背。背会了,要给老师检查。什么时候背会?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觉得背会了,就举手告知先生,于是再次上去。所以是学生掌握着学习进度。当然老师也会适当干预,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这一点,在私塾是共识。”

    “第二步,是背书,学生下去自己复习。古人背书和今人也是不同的。先生教的是吟诵。”“唱好唱不好,不是以嗓音好听、旋律优美为标准的,而是以理解到位为标准的。老师的优势在这里。孩子们一学,不管是跟您学,还是跟录音机学,总之不会学得很像,这时就是老师的功力了。您要抓住核心的东西,就是吟诵的规则和内涵的理解,这两样有问题了,您就指出来,要求纠正。这两样没有问题的,就一律鼓励:好啊好啊,唱得真好,比老师好,比录音机也好,太好了!这样就行了。最终孩子们就会有自己的音乐自己的歌。这就是古代私塾先生的教法。”

    “古代学生的背诵,是主动的行为,是作曲,是一种创造!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更是创造!这种现代西方教育学的理论,古人早就明白的,早就实践了的。自己作的曲,自己记不住吗?所以古代学生的背诵效率很高,效果很好,而且很快乐。”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塾教育的因材施教(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ji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