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散文读书
“生命的礼赞”与“抽屉里的日记”

“生命的礼赞”与“抽屉里的日记”

作者: 舫迟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00:43 被阅读6次

            (一)“生命的礼赞”

    “行动吧,趁活着的此刻行动,

    胸内有一颗心脏,头顶还有上苍”,

    诗歌结尾的两句着实让人震撼,脚踩大地,上苍于上,那是一种神圣而又富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状态,让人不禁停下脚步,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的旅途。

    故而我想与此刻正在阅读着的你,分享我自己的内心感受。

    这是我在公选课“中英诗歌鉴赏”上,老师与我们分享的一首外国诗,老师说他喜欢随意、随和的诗,浑然天成,不做作,而且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不是为了写诗而去写诗。

    人们常说往事只能回味,有些时候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它亦会引起你的回忆,诗歌的标题——生命的礼赞,尤其“礼赞”两个字确实让我有所思考,缘何?我曾读过一篇散文,叫做《白杨礼赞》,作者是矛盾,两者不仅标题相似,而且诗与散文在所要表达内涵上可以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是对生命的歌颂,对生命意志的颂扬,颇有感触。那区别呢?或许就在于《生命的礼赞》以诗咏言,直抒胸臆,而《白杨礼赞》乃以散文咏事,借物抒情。在散文《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在沙漠里生长,环境很恶劣,却依旧向上,不屈不挠,它们也成为了生命顽强的深刻体现。

    在诗中“万物并不是表面的模样“”,因为有很多时候,事物就像蓝天被乌云笼罩,月亮躲在了云雾之后,只有最终拨开了云雾,我们才能见到事物的美妙之处。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人们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我以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也留下了一份“源泉”,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曾说: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可能已经离去,却留给世人能启迪他们一分一毫的东西,那便足矣。如诗中言:“你来自尘土,必归尘土。但这是指肉体,灵魂并未死亡”,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名行者,在人世间行走。只愿看更多的风景,无论迷人或平常,亦想遇见更多的同行者,无论陪伴时间的长或短,只有不断的行走,才如诗中所写:“为了每一个明天,使我们比今天走的更远更长”,时常能听到身边的人在感慨时光易逝,如东流水,一去不复回,但无需悲伤,尽管用心去面对。快乐去面对,开心去面对。享受我们这一段、每一段旅程。我们大家都知道归处,那就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好好生活,好好去领悟生命的意义。

    就像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一本书中《借我一生》中说:“……我知道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吗?我都不知道。”

    “别都默默无声,任人驱使的牛羊,要在战斗中做一名无畏的闯将”,这是诗人对生命的呐喊,更是读者心灵呼声,不放弃,不屈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开双脚,即使再远的旅程,一步一步也能到达。她如一滴水,滴在了平静的湖面上,却荡起了层层涟漪。

    或许你知道一位诗人,他的一首《热爱生命》,不断地激励着后人。其中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而他,便是逝去的诗人——汪国真。

            (二)抽屉里的日记

    乡村的夜晚总是如此的安静,偶有行人从门前经过,耳边犬吠隐隐约约,但不一会儿四下又静悄悄的,流水声也十分的柔和,就如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所写的一样:“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的歌唱。”这里既没有城市里的喧嚣,也没有城市里生活的快节奏,有的只是恬静、舒适、淡然。

    回家心情不自觉的总会有些轻松,生活压力也会释放了不少。一个多月以来,紧张而又高速的生活终于被按上了暂停,就像一匹奔跑千里的马一样,终于可以回到马棚里去休息了,它确实累了。

    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就觉得心里面静的出奇,就如同静静的湖面,平静无痕。好想站在湖畔,一阵清风吹来,轻抚面庞,美哉快哉。

    纸上沙沙作响,写着写着,右手大拇指不知觉的疼痛起来,或许是因为前几天打球受伤了的缘故吧,指甲下的肉里已然淤血,颜色墨色一般,看来伤的不轻,不过还好,幸得及时的用药,已日趋渐好。果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态。

    时间总是这样不经意地悄然而逝,他从我的笔尖滑过,从我的书本上走过,更从我的思绪中飘过,我留不住它,因为它是春日里一阵暖风,夏日里的一缕阳光,秋日里的一片落叶,冬季里的一朵雪花。

    精精神略微疲惫,再看看时间,不早了,晚安。

    再见。

    ——写于2014年10月2日晚

    “生命的礼赞”与“抽屉里的日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礼赞”与“抽屉里的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l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