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Frog Prince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这几天把恩雅翻出来听,还是没听出去那个魔咒,就是喜欢一个歌手的一首歌,然后去听他/她的专辑,很难再找到一串同样让自己喜欢的,所以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歌手,我只能回应你一个懵逼的表情。听来听去,感觉恩雅的歌大都是May It Be 的变体,也没有能赶上这首《指环王》第一部的主题曲的(这首拿来应和第三部片尾的情境好像更搭)。
这首电影《青蛙王子》的同名主题曲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恩雅以前也是表达过“你好,忧愁”式的情思(“姐好歹也年轻过”),后来不知怎么就抱着“空灵而浑厚”一条道走到黑了(从商业上来说确实是成功的,当初她不愿走流行路线和乐队分手,过后又以另一种方式流行起来,这个从治疗不孕不育的医院盗用她的音乐就能看得出来)。
唱这首更有流行味道的《青蛙王子》的恩雅,好像比唱May It Be 的恩雅让人感觉亲切点,而且好像我看过的一些小说电影的女主角,比如《蒂凡尼的早餐》、《还乡》、《了不起的盖茨比》、《天使爱美丽》,通过漂白处理,也在这首歌里活了过来。
2 Hallelujah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比起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的影响力确实低点,比如在我这儿,我老早就知道了鲍勃迪伦,几个月前才开始留意到莱昂纳德科恩。以前可能也听到过科恩,不过没留下什么印象。几个月前把科恩的歌找来听了几首,确实好奇被捧得这么高的人音乐到底有多好,听了还是没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不过如果要在迪伦和科恩之间选一个更合口味的,那还是科恩吧,迪伦的确实喜欢不起来。
最近才突然发觉和声的震撼力,难怪基督教要搞一个唱诗班。之前听许巍的《喜悦》,最开始听的是他北京演唱会的现场版,可能就是那几句全场合唱感染到了我,后来搜到他录音棚唱的,味道寡淡了不少,如果先听到的是录音棚版,我可能就会觉得这首歌不怎么样,奇怪的是比起北京的,深圳的还有好像上海的,听起来就少点味道。这首《哈利路亚》应该是也被和声加了分,同时似乎也让科恩不那么很科恩了。
被音乐触动到的瞬间,似乎对宗教(这里专门指向基督教)也多了一点好感。有宗教信仰特别是一神论的宗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会那么恐惧。但是如果求“好处”的心太明显急切,信起教来也许不缺狂热,但就少了一分虔诚。这好像也是宗教(不特指基督教)在中国的现状。
想起来上个月回重庆,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个唱“赞美诗”的,那人临下车的时候劝告大家抛弃仇恨走进基督的怀抱,我除了替他感到有点难为情外,实在感受不到基督到底给他开了一扇多明亮的窗。基督教好像在韩国扎下了根,我的印象里韩国人日本人比中国人多一分执着,也可以说狂热,借着这狂热,他们在某一瞬能抵达我们到不了的地方,当然只有那么一小会儿,然后就被遣返了。我只是瞎猜,哈哈。
3 Almost lover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第一次听的时候,点开留言看了看,好多人都被触动了心弦一样。竟然然有这么多人在almost lover那里受过伤(我也不知道自己跟着起什么劲)。这首歌,还是她18岁的时候写的,当年也算是红遍了“大江南北”。也不知道她怎么就没混成泰勒·斯威夫特(这样想是不是太功利世俗了?哈哈),有点像唱Big Big World那个歌手,年少时写了首反响不错的歌,过后就“销声匿迹”了。(“那你去问美国人,他知道周杰伦陈奕迅是谁吗?也许人家在美国混得不比刘若英在中国混得差呢?”)
这首歌在《犯罪现场调查》片尾出现过,想起另外一首循环播放次数更多的Kim Taylor的I Am You,I Am You也是一部风格比较硬冷的美剧其中一集的片尾曲,情歌和硬冷风格的剧集搭配,好像有一种奇特的张力。
4 人海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第一次知道燕池,好像是几个月前在哪个网页还是公众号上,看到说你们还在听陈粒(《易燃易爆炸》第一次听到还有点惊艳的感觉,再听感觉就弱了)吗我在听燕池了云云。搜来听了几首,好像里面就有这首《人海》,当时也没什么感觉。这次在“离线音乐包”里听到,突然觉得“哦不错哦”,不知道是不是上次听的是老版,因为有点排斥“民谣味儿”,就没给“好评”。
对比着听,好像也是各有各的好,老版里唱得似乎要投入点,吐词也就没这个版本清晰。老版里除了“民谣味儿”重一点,好像还有一点“京味儿”,对比起来这个版本倒干净标准得像是流水线上下来的。(“你这么挑剔,到底是要怎样?”)歌词也还不错,就是有点空,也有点不自然。
这种有点轻飘飘的忧伤,让我想起了好几年前的南康和他的《浮生六记》,是不是有些本来经历起来也挺沉重的事,一表达出来,晾晒在人们的视线里,就有点轻飘飘的了?
5 Indescribable night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一首越听越有味道的歌。听第一遍感觉有点平淡,还是把它收藏了起来,过后再听,再看了歌词,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最近听到的歌有两首的歌词觉得不错,另一首We Are Good People But Why Don't We Show It一开始也是不怎么喜欢。
从这首歌感受到的意境,除了跟着曲的音步延伸开来的词的指引,还有一个评论也起了作用。评论的人说这首歌被一部俄罗斯电视剧用作插曲,在听这首歌最有感觉的一小段时间里,评论说的那个画面简直呼之欲出,尽管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部叫《情迷彼得堡》的电视剧。也可能受此启发,后来我才听出这首歌的曲好像和舞蹈的节奏暗合。
无从想象这种Infinite Smile是什么样子,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笑不是长张漂亮的脸开辆最贵的英菲尼迪就可以发出的。
这首歌也可能会被理解成对上帝的爱,不过从You and me in the circle of everyday life
Climbing through moments of death
and delight这两句来看又不像。所以我想也许可以就这个写个小故事什么的,两颗破碎绝望的心,在相遇的刹那,拯救了彼此。残缺的互补,好像比起全能的造物主随手施与的救赎,来得可贵。
6 思ひで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看过《深夜食堂》的人可能还记得这首歌。我是偶然听到这首歌,才去看了电视剧。每一集开始,东京夜晚街头的画面展开,这首歌也跟着响起,我的感觉也总跟着出来:两个东西不搭调嘛。电影《人间失格》里那首钢琴曲配东京街景更合适,可那个曲子和《深夜食堂》的故事氛围又不合拍。因为提前看到铃木长吉的歌词里有“河面”、“酣睡的狗”、“蓝天”、“云彩”这样的词,所以我很难通过电视剧开头的画面形成带入感。《深夜食堂》里的东京夜景也像水洗过的,没有一点国际大都市的味道。
电视剧视频字幕对歌词的翻译和虾米的歌词翻译有点不一样,如果只考虑美感,不追究哪个更忠实原文,还是虾米的翻译好些。看歌词翻译我是英语还好点,哪儿错得太离谱我还可能发现,日语就完全抓瞎了。B站上《咒怨2》
有个哏,字幕翻译把女主角和她朋友开车轧死的一只猫直接译成了一坨屎,如果不是有弹幕指出来,不懂日语的人就算有画面帮助,也还是可能让字幕君蒙混过关。
毁掉一首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设成闹铃,我以为这是我的原创,后来看到有人在我通过经验产生出这个想法之前就在虾米一首歌后面的评论里说出来了。这首歌似乎勉强挺住了每集片头的狂轰滥炸,在和《深夜食堂》的故事融合后,又缓缓飘开,带着一丝柔情静静看着脚下不远处的人间,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相似又不同的人情冷暖。
7 人间失格电影钢琴曲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人间失格》不是我喜欢的那类小说,但我不能否认我的性格或者说情绪状态有和《人间失格》的主人公以及太宰治本人有契合的地方。
在听到这首钢琴曲前,我还不知道《人间失格》拍成了电影。
几个月前的一天,我听着这首曲子,穿过上海郊区一个小镇的街头,街头场景从眼睛流到脑袋,又跟着脚步流到身后,突然我产生了一种抽离感,仿佛是代替上帝或者干脆就是上帝本人在巡视这一切,对不停进入眼帘又被抛到身后的街边建筑物、建筑物旁的小脏河、在河边钓鱼的人和围观的人、缓缓驶过我身旁窄小街道的汽车和显然更加如鱼得水的电瓶车,产生了一种身在其中又超然物外的感觉。过后再听,这种感觉几乎找不到了,倒是觉得这曲子适合做一部电影的片头曲。电影开头,视角固定在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的挡风玻璃上,随着音符的跳动,热闹的街道不断倒退而去,没有尽头一样没完没了。
8 We Are Good People But Why Don't We Show It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第一次听到是在别人的歌单,只觉得歌手的声线有点粗硬,耳朵有点不舒服,曲调就平平淡淡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再听,感觉突然变了,喜欢她有点沧桑感的嗓音和曲调,甚至觉得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不错的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排斥old lover也就是老情人这个叫法,以前我觉得这个叫法粗俗,现在倒觉得老情人这个叫法本身就有一层故事色彩,包含了大量随时可能引发深度回忆的信息。
刚看到歌词就觉得dead birds那段有点突兀,现在也没明白那是啥意思。I want raise dogs那几句倒有点活灵活现,我要养狗,养狗赚钱,你爱谁谁啊。
9 姻缘
在“朋友圈”分享过的歌2这是一首韩国味道十足的歌,像是只会从韩国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把这首情歌的悲切(结合歌词来看或许可以说是悲欣交集)放大来看,有点像是韩国人苦难民族史的缩影。韩国(朝鲜半岛)长期处于积弱的状态,两度被日本攻打,后一次还沦为殖民地。弱者有一种对“命”的顺从,生命的悲苦感平时被麻木隔绝,一旦不小心碰出个缺口,感情就宣泄而出如地下水脉喷发。这可能是为什么我总感觉韩国人在情感表达上有决绝的一面。这首歌是在缺口出现之前的九曲回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