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积累
高分就能是高能么?二者如何兼得?

高分就能是高能么?二者如何兼得?

作者: 狗子不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1:48 被阅读0次

1. 高手的最终价值——解题

2. 高分就能是高能么?二者如何兼得?

3. 解题高手的方法概念图

一个人最有价值的能力是什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超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有会有突出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越能收获想要的人生。

那为什么还会有「高分低能」的伪学霸存在?

因为,我们人生中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考试中的「良构问题」,也包括解决现实中复杂的「非良构问题」的能力。

这两种问题有什么区别?如何训练出既能够搞定考试,又能够搞定人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篇文章,帮你全面了解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认识、思维、方法和工具,走上高能学霸之路。

一、高手最终价值——解题 

考试问题,有标准答案,可以套模板,这类问题,在学习科学中,叫「良构问题」。

那么,什么是良构问题呢?

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对问题背后的本质有深入理解,也不需要对复杂的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更不需要创造性,只需要遵循简单的操作流程就能解的题。

这类问题,只需要会用课堂中获得的概念、规则和方法就足够了。

而现实生活中,包括职场之中,大部分问题是复杂的「非良构问题」。

关于这两种问题的区别,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我曾经在汽车主机厂里当过工程师,在主机厂里,入职的新职员会有两类人:一类是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他们是在装配线上做操作类的「流水工」;一类是985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定位是「工程师」。

流水线上的工作,是重复枯燥的反复动作,要求非常明确,一切按照流程按部就班就好;而工程师类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做设计、开发类的要求更有模糊性、更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流水线上的工作,就是「良构问题」,用英文表述你会更懂:well-structured problem,即一切结构都帮你设计好了的。与此相对的,工程师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于解决「非良构问题」,即ill-structured problem。

而流水线和工程师的收入和发展差别,就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差别,这也体现了你的社会价值。

并且,标准化的流水线工作很容易被机器代替,需要思考和创造的工作,才会越来越有价值。

二、高分就能是高能么?二者如何兼得?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bug,你肯定也意识到了:都是考试这种「良构问题」方式选拔出来的,凭什么985的学生就更能解决「非良构问题」? 

高分低能的人,还少么?

不少。 

如果应试教育有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不是应试本身,而是在于落后的应试方法。批量化的考试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就是容易被hack。 

即使是,一道数学题,死背硬套解题步骤,和现场徒手推出各种解法,只要结果都对,分数上没有差别。但是,死背硬套的方式好复制,不需要怎么有思考能力的人就可以学,可以教,对资源投入的要求极低。

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和市场都在用低能方式搞应试,如火如荼。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一点点慢慢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老师,考试业绩还不如死搞应试的,生存压力之下,不得不也改变方式。 

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也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反正先通过考试再说,至于能力不能力的,考完了再培养。 

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方式,犹如饮鸩止渴:在落后应试培养方式下摧残久了的学生,思维会极度僵化,完全是解简单考试为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那套,根本不适应复杂的社会竞争。 

投入大量的时间,搞高分低能,属于低效方式,得不偿失。

因为没人去教怎么使用学习策略,怎么深入思考问题,怎么融会贯通,于是你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消耗在低级的疲劳战上,效率低,没有成就感,压力就大。

而压力大,更加大疲劳战,效果更差, 压力更大,陷入恶性循环。 

但,其实,无论是良构问题还是非良构问题,都是有高效系统的解决方法的。修炼出了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做高能了。而且,正如前面所说,高分的不一定高能,但是高能的,只要认真对待考试,采取科学的学习策略,就能做到考试高分。 

在高效的策略指导下,应试可以当做一个整体的「非良构问题」(或者项目)被高效解决,而不是局限于在解一个个考试题目本身。

而在这样的学习策略和思路引导下,我们就可以做到高效利用应试,既拿高分,又培养了能力。只不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对老师的要求太高,属于非常稀缺的资源。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就是从思维认识、到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等一整个系列的知识和方法训练。

三、解题高手的方法概念图

那么,训练成解决问题的高手,要包含的内容有哪些?下面这张概念图,提炼出了三个核心模块,包括问题的设计模型、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案例组建、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方法。

1. 问题的设计模型

问题的设计模型是指,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基于什么样的模型,或者说是场景设计出来的?包括良构问题中的故事和判断类的问题,政策、策略分析类问题,以及更为需要创新的设计规划类的问题。 

在正规教育中,故事和判断类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

故事问题的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变量(值)内嵌在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里。比如,物理题的应用题,化学的分析题等。而语文和英语的阅读,也大量依托于故事,把信息暗藏其中。这类问题的解决主要思路便是提取问题概念模型,然后选取问题图式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再将数据代入模型中,解答出答案。 

解决良构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图式库的分析、建立和灵活调用。 比如、物理、化学、数学题等; 解决非良构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创新设计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学。 比如,需求分析、知识迁移等。 

2. 问题解决的案例

案例相当于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素材和信息数据库,并且在案例中模仿和操作,也是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必备的部分。

不同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提取信息的方式和场景,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用到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对于比较简单的假设案例,我们把其中模式提取出来,明白它们是如何被镶嵌在不同的故事场景中就可以了。

而对于更为复杂的设计模拟案例,则需要系统建模的方式,来设计出非唯一的解法。经过专家验证和分析出来的案例,我们可以在这里直接获得其对问题的表征,并且进行理解和迁移。 

学会处理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案例,将可以起到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的效果。而不同的案例的处理流程、工具、分析和应用方法,都需要被训练。 

3. 解题的认知技能

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本身,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比之于如何具体解决某一类问题更为有价值,也是高能的人的核心能力所在。这部分的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的认知技能也有很大的重叠部分。

其中,元认知,是用来监督问题解决方法的的学习,即关于认知的认知,它凌驾一切, 用以监控。

问题的图式库的建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图式呢?是指我们在对问题的底层结构进行分析之后,抽离出来的通用模式。常说的举一反三,举的一,指的就是通过一个问题建立起有效的图式。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问题的图式库,那么就像获得了不同操作系统的底层架构,这极大地有助于我们对问题进行迁移。 

那么如何提取图式?如何对图式进行迁移?我们需要独立思维引导的提问与思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推理和判断,需要问题的建模方法和工具,来帮助我们从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问题的架构。 

而这些底层认知的知识和能力,一旦学会,就是你收益终身的本领。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工作,甚至是在结婚生子、人际关系、人生规划中,都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帮助。 

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将是你人生最大的能量来源。

相关文章

  • 高分就能是高能么?二者如何兼得?

    1. 高手的最终价值——解题 2.高分就能是高能么?二者如何兼得? 3.解题高手的方法概念图 一个人最有价值的能力...

  • Day 10《与自己关系》第10天温故6月25日

    Day 10 《与自己关系》第10天温故: 二者兼得法 1.坚持二者不能兼得对我没有好处,而坚持二者可以兼得对我有...

  • 学思践悟223——二者兼得法

    学思践悟223——二者兼得法 “二者兼得法”也是转变信念的一种有效技巧。 一看这个...

  • 茶和咖啡,二者不可兼得,选哪个?

    茶和咖啡,如果二者不可兼得,该舍茶,还是舍咖啡?对我来说,是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好在二者目前可以兼得,而且选哪个,...

  • 第六天作业

    对换框法中的“二者兼得”的理解和认识。 二者兼得:无论我面对怎样的情况,无论选择是多么的困难,我都努力的去让更多...

  • 第六天实修

    第六天实修 对换框法中的“二者兼得”的理解和认识 二者兼得: 无论我面对怎样的情况,无论选择是多么的困难,我都努力...

  • 如何拥有高能,获得高分

    这个ted对我的影响挺大的。推荐给大家。 主要有两点:1,以后可以用来教小孩。2,学习利用全身器官和所有功能来学习...

  • 鱼与熊掌亦可兼得: 塔思琦TASAKI要珍珠也爱钻石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于女人而言,喜欢珍珠也喜欢项链,二者难道真的不可兼得吗?塔思琦TASAKI将二者完美的...

  • 信念系统八

    二者兼得法 “二者兼得法”其实也属于意义换框法,只不过因为容易运用和经常有运用的机会,故把它抽出独立介绍。这...

  • 任性和孤独

    任性和孤独,二者只可取其一,不可兼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分就能是高能么?二者如何兼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vm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