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小目标,比如工资一年提升多少,三到五年上一个什么样的台阶;比如一年内读多少书,写多少书评,分享给多少人看;比如三到六个月体重减轻多少,维持在一个怎样稳定低波动的范围。但是一想到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的时间,资金、人力,代价,还有可能遭遇的压力,风险,责任,后果,一下子又变回“小耸包”,那些目标到头来也只是一年又一年地躺在脑海里睡大觉。
是我们不想实现那些目标吗?
不,我们明明已经在内心期待很久了。
那为什么它们没有实现呢?
因为我们什么也没做,我们只是在内心把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挑战一次次预演,然后告诉自己真的是太难太难了,最后什么都没做!
看崔璀老师如何教我们见招拆招,管理目标。
首先崔璀老师给我们抛出一个炸弹:你什么都没做,但其实你已经做了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都没做。你什么都没做,不等于你没有错!
受人欺负,他那么欺负你,你居然什么都没做!你是在容忍他对你的欺负!你选择继续接受他的欺负!如果你不想受他的欺负,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善乃至终止这种行为呢?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其次,崔璀老师教我们反向思考问题:
假如要你的目标继续实现不了,那么谁需要继续做什么?
听起来很滑稽,我们实现不了目标居然是因为谁控制着我们的进度,他们做了什么,然后我们就卡在哪里,前进不得,只能后退,委曲求全。
接着崔璀老师教我们通过列障碍清单,具体地看到障碍是什么?谁是问题的关键人物?他做了什么?为消除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做什么?经过这一步,不由得豁然开朗,原来把障碍拆解后,我们会发现一切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目前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做一点事的,不管成效如何,它绝对好过于什么都没做!!!
随后崔璀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把主语换成我”。这是思维转化的重要一步,因为别人的行为是不可控的,如果把事情的结果都寄托在别人的自觉主动配合,改变,那无异于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别人。认真思考如果真的消除了目标前进道路的障碍,我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将要面临什么挑战,明确了这些问题,内心就不再如浮萍一味飘飘飘,不知所措,我们至少清楚了问题关键点在哪,关键人物是谁,通过对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做个大致评估和对可能遭遇的压力,风险,责任,后果进行预案,从而对可能收获的利益,成长值,成就感,附加值有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
在“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一个词叫“行动”,愿我们每个人通过管理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过上理想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做梦幻想过上那样的生活。赶紧行动起来吧,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他(她)”,也可以过上令人艳羡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