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公告:
“文史哲美术类毕业,对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对传统绘画书法有较高认知,熟读国学经典,试用期工资万元,转正后1.5至2万元……”这是一则招聘木匠的启事。招聘方表示,虽然收到不少简历,但真正符合条件的并不多。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意学手艺,高端木工严重断层。
用人单位称,企业缺人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能做活的师傅都已经四五十岁了再有十年八年就该退休了。就是挑出新木匠培养,还得好几年才能出徒,再得过几年才能挑大梁。“试用期是两年,但其实都不够。”上述用人单位表示,这一行必须得经过长年累月的浸润,将各种复杂的多达几百种的榫头、卯眼的结构、放样、取料、抱料、画线、打眼等工艺连接了然于胸,不是简单地做成个样子就完事的。
看到此公告,笔者不由得摇摇头。
笔者如今已然一半老之人,大好年华早已化为絮絮缕缕的白云。童少之时曾经很想当一个木匠,彼时者,父亲请了一个木匠给爷爷奶奶做寿材——敝乡旧俗,为人子者须在年老父母健在时备好那具归宿之所,老人们似乎也乐意看到此——幼小的笔者遂天天蹲在旁边痴痴地看那些砍削刨推,划线锯解,颇觉巧气和诗意。自那时起,做个木匠的理想就开始滋生于心底了。可惜后来阴差阳错,世事不由人,后来的职业与木匠压根儿无缘。
不过,搂柴打兔子,捞鱼时顺便摘朵水莲花回来插瓶子里,捎带。平素看书涂鸦,收罗积赞了些与木匠相关的谚语。当然都是行业语,但读来也挺有意思。现在拿出共赏。
木匠看尖尖,瓦匠看边边。
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
木匠不怕长,铁匠不怕短 。
一料二线三打眼。
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单身汉的行李大姑娘的腰,碰不得。
大木匠的斧,小木匠的锯。
小木匠的料,大木匠的线。
横挑千斤竖顶万。
干千年,湿千年,干干湿湿两三年。
干枫湿柳,看着都愁。
干砖不上墙,湿木不做门。
快锯子不如钝斧子。
一世斧头三年刨。
千日锛,百日斧,要学大锯一上午 。
人干了木匠,驴进了磨房。
木匠来,不缺柴。
榆木疙瘩不开窍。
干椿湿柳,一见就走(开解特别费力)。
木匠动动手,养活七八口。
木匠打孩子,手下有尺寸。
千日斧子百日锛,大锯只用一早晨。
四大难听:老婆哭﹑野驴叫﹑刷锅铲子锉锯条。
板上钉钉,有板有眼。
上梁不正下梁歪。
铁匠门上没关子,木匠门上没栓子(指二者皆吃苦且挣钱不多的穷职业)。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锯(句)。
木匠锯板——有去有回。
木匠刨子——好管不平。
木匠带枷锁——自作自受。
木匠刨子——抱(刨)打不平。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木匠的斧头——方头扁嘴铁心肠。
木匠的锯——尖点子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木匠的斧子——一面砍。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木匠到了山里——尽是材料。
木匠吊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木匠师傅打墨线——睁一眼,闭一眼。
木匠拉大锯——有来无回(比喻彼此间互有来往)。
木匠刨板材——有尺寸(比喻做事有分寸)。
木匠推刨子——直来直去(比喻为人直爽,说话不拐弯抹角)。
木匠钉钉子——硬往里挤。
木匠铺里拉大锯——你来我去。
木匠丢了折尺——没有分寸。
木匠的斧子 ——一面砍。
木匠吊线——睁只眼,闭只眼。
木匠师傅劈柴——压根儿不在话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