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每一次家门口的户外行走,都会让我有新的发现,不是邂逅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花草,就是给我来一个意外的小确幸。今天幸运再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让我心情怡然。
上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这么好的天气,当然要出去走走。
县城不大,一条小河从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河道宽时有二十多米,窄时有十几米。经过规划,沿河道是两条红砖铺就的甬路,有两米多宽,两侧呈带状分布,搭配了园林植物绿化。建设有亲水观景平台,铺设有园路广场,修复了两岸的自然生态,丰富了小河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居民提供了一处亲近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出小区向北,走上不足一公里,便到了河边。我通常习惯沿河南岸向东走。这次我走到桥北,沿河北岸向西走,景色自是不同。这段河道较窄,河水在河道底部,水急流深,沿河甬路离水面足有五六米,是缓缓的斜坡,铺设着绿色植被,栽种有各种花树,只是已过了开花的时节,但依然枝翠叶茂,绿色葳蕤。甬路外侧,绿树掩眏中,不时有活动广场,或亭台楼阁,供休憩娱乐。
我悠闲自在,缓慢移步,时走时停。蓝天白云,绿树流水,两岸稍远处,矗立着一座座高楼,这一切,是那样的和谐、美好。
一边走,一边遐思,猛一抬头,前边不远处的甬路边,生长着一簇绿色的植物,蓬蓬勃勃的,开满了绛紫色的花儿。我最喜欢野外的花花草草了,不由地快步上前,急切地想探个究竟,这是什么花?
到了近前,只一眼,我便断定,这种植物,以前从没有见过,有种类似薰衣草的香味。它的茎,根根直立,呈浅褐色,细长的绿色叶子,两两对生。它的花比较小,未完全开放时,是绛紫色的,和紫色的丁香结很像。开放后,上端是白色的丝丝缕缕,一朵朵聚成一个大的花序,绽放在茎的顶端,虽不鲜艳,却很别致。
我求助于手机网络上的“识物”功能,得知这种植物是佩兰,别名兰草、泽兰、千金草、香草等等。这是一种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为芳香草本,香似兰花,古代妇女儿童喜欢将此佩在身上。战国时屈原的《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中的秋兰,便是指佩兰这种植物。说到“兰”,很多人首先想到兰花,实际上,有考证说,至少在唐代以前,“兰”专指佩兰。
关于佩兰的植物文化,百度百科上有专门的介绍,这里摘录如下:
在梅兰竹菊中,最早成为美好象征的,并引申被世人赋予“君子”品格的,可能就属“兰”。“兰”,就是佩兰,属菊科的兰草,而不是所谓的兰科的“兰花”。闻一多、郭沫若等学者研究说,自汉末晋初陆机开始,经北宋郑樵,南宋朱熹的辩证考据,再到名代李时珍,清代吴其溶到实地验证,唐末五代之前,文人诗文中的“兰”,乃至后世,被人们广为称颂的“兰”,其实是“佩兰”,而非“兰花”。
唐代韩愈《幽兰操》中有诗句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说,当兰花开时,在远处就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采摘兰花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这里的兰花,同样指佩兰。佩兰以独特的香泽,吸引着历代的文人雅士,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与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以此比喻自己品德的美好,高洁,贤德。
佩兰,还是一味中药材,我国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只记载了二十七种药材,其中就有佩兰。古代的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对佩兰的功用都有记载。佩兰的气味芳香,有化湿的作用,适合湿气重的人群服用。佩兰还有醒脾开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有利于增强食欲,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比较适合脾胃虚弱的患者使用。佩兰还有发汗解暑的作用,在夏季容易感受暑湿,可出现发热,恶寒,头昏等症状,可以通过服用佩兰来调治。
佩兰,在秋天开放,迎风摇曳。一次不期而遇,让我结识了这种在自然界生存了两千多年的植物。自然界中有成千上万种的生物,虽然不认识它们,也没有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但能有幸相遇、相识,不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吗?
一个人心里装满了花花草草,生活中就少了很多是是非非,心简单了,人就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06064/9e02c1220cfe1c8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06064/6d35a6ab435b361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06064/b4429f75284f0ed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