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十四

作者: 东方隐喻 | 来源:发表于2021-09-20 23:17 被阅读0次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这句话一般人引用的也很多,大家也比较熟悉。这是讲,如果人,不要说人了,说我,我不在这个地位上,就不要管这个地位上的事情。『不谋其政』,就是不要去管那个事。管了这个事,可能就会侵犯别人的职权,让别人生烦恼,也让自己生烦恼。你看,这个心是清净的,不攀缘的,随缘。如果有人来问我们,向我们请教,我们倒是可以给他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意见,供他参考。意见也不用讲得非常详实,具体该怎么做、怎么做,一步步的太具体了,也不必。

    孔子就是这样做的,《论语》里前面第二篇我们有学过,「哀公问政」,这是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就是怎么样做才能让人民服,心服口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个话就是说,「举直错诸枉」,直是正直的人,枉是那种邪曲的人,错是放置的意思,跟那个提手旁的那个「措」是一个字,通假字。就是把那个正直的人放到邪曲人之上,这叫「举直错诸枉」,就是要正直的人来管那个邪曲的人,这样民心就服了。正直人当家,他们主事,大家服。反过来,「举枉错诸直」,如果是把那个邪曲的人放在正直人之上,邪曲人主事,「则民不服」,孔子就这样回答。你看,鲁哀公问政,孔子只是给他作一个理论上的建议,没有说得很具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泰伯篇第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av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