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构】这段时间在改进课堂、研究课堂、变革课堂的过程中,不断地涉及到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理解和实践,其中就已经碰到了“结构”这个概念。有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同样的知识、同样的元素,将结构发生变化之后,就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和现象。有一个例子,印象很深刻。同样是“碳”元素,结构不一样,就会出现金刚石和石墨之分。面对知识是否也一样?课堂结构,教学形式发生变化,教学效果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回到五月共读的《智能的结构》这本书,先看题目,关键词:智能、结构,何为“智能”?智力?能力?智力与能力的结构又是什么?低阶的认知?高阶的认知?智力有哪些组成部分?为什么要研究智能的结构?如何研究智能的结构?
【观察封面】
1.多元智能系列!这个说法有一些了解,似乎是说,每个人在智能方面都是有不同的倾向性和擅长的方面。有的人在记忆力方面比较突出,有的在数学方面、有的在绘画、有的在音乐、有的在体育、有的在动手方面……
2.作者简介:哈佛教育学大师、心理学大师,揭示了人的智能全貌
3.书的简介:是风靡全球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奠基之作
4.40周年纪念版: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已经40年,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依然有学习的价值
【观察封底】
“心流理论之父”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评价:无论加德纳将自己的综合思维和广博学问聚焦在什么议题上,我们都确信他能带来一次令人激动的对人类智能的探索。如果他的理论能受到广泛关注,那将对下一代的未来大有裨益。
【高度评价,加德纳的思维力、学问、学识以及研究能力、专业性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
“认知心理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乌尔里克·奈塞尔评价: 《智能的结构》让人印象深刻。加德纳摆脱了心理测量学理论及其信息处理的狭隘模式,提出了许多领域内人类能力的新概念。
【这本书的创新性】
《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作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评价:霍华德·加德纳做了很多学者梦寐以求却并未做到的事: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整个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深刻改变了大众认 知以及美国的社会政策。本书生动地再现了孕育这项有关人类思维重大突破的“历史场景",加德纳对自身思维发展历程的回顾对我们来说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这本书研究的价值之高】
美国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莎拉·劳伦斯·莱福评价: 在这本让人着迷的著作中,加德纳巧妙地综合了智能测量和智能概念的历史进展,为我们展现了他的学术研究的精髓。他对自己学术道路的回顾引人入胜,他对诠释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剖析深刻, 见解独到。
【关于作者】
霍华德·加德纳:当今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哥白尼”和“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变革者】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零点项目”负责人,曾在世界多国的31所大学和学院获得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法学、文学等学科荣誉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智能理论、创造能力、领导能力、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已出版30本著作,作品被译为32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并深受赞誉。曾在《华尔街日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排行榜上位列第五。
【关于译者】
沈致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系主任、教育部第四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4所985院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从事多元智能理论研究27年,曾翻译加德纳的5部著作,负责其9部著作的中译本主编和审校工作。分别于1997年和2006年两次应加德纳邀请访问哈佛大学,共讲学5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