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是人性根本,范围是非常非常广泛的。
脾气大,当然是瞋念,恨人、杀人、怨天尤人,都是瞋,是非分明也是瞋。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就是爱干净,看到不干净受不了,也是瞋,一念得瞋就是厌恶
“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
阿罗汉是译音,阿是无的意思,阿罗汉就是无生,永远没有烦恼,没有魔障,心中之贼拔去了,此心永远清净光明,这是阿罗汉果。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应无所住,这就是真的无所住。修养到在人世间做人、做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无量的功德,过了就过了,能够随时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这个境界,这才算接近初果罗汉。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所谓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是心清净,心空,真净土。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等于说我们这个禅堂也是考场,是选佛的考场,心空就是净土,就考取了。真能够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归。学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现在的现实净土。所以佛在维摩经上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极乐世界,只要心净就是净土了。
究竟天堂或者佛土是什么形状呢?那就是说,随便你爱画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反正大家都没有去过。
所以一般人心中的佛国世界及庄严佛土,都是因人而异的,爱黄金的人想到的是黄金遍地;爱山水的人,一定梦到佛站在高山顶上,好清净!好美!这叫作各如其所好,也就是《楞严经》上的四句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
世界上一切知识的范围,宗教哲学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灵造成的。
所以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用我们常谈的这两句话,勉强来描写,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当年我有个朋友,学佛有点心得,那个时候刚刚有打火机,人家问他,佛是什么?他说就像个打火机一样,卡达!用它就有,不用就没有。
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无边身。他说你要得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对佛的法身庄严净土,都知道了,佛的世界,佛的净土,就是这个样子。他说,我再告诉你啊!假使我讲一个人,身体大得像须弥山一样,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胖得比昆仑山还要胖,你说他大不大?那是一个譬喻,是说法身无量无边的大,永远的不生不死。
佛告诉他最后的结论,“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摆脱了我们肉体的身见,身见就是八十八结使第一个解脱不了的疙瘩,把身见空掉了以后,就可以证得不生不死的法身。
不生不死的法身,也是一句抽象的话,佛法只有实证,你证到了以后才知道,是法不可说,不可说,凡是说的都不对,这个就是法身。所以禅宗讲的悟道,第一步就是要证得这个空性的法身,身见才能够脱掉,才可以说学禅。
这两天你们考试的题目禅是什么?大家答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禅是佛的
无为福属于清福之类。无为福胜就是说清净的福气高过世间一切功名富贵的福气。胜就是超过,超越的意思。
这一品是说明无为福的重要,也就是说学佛修道的结果,是求无为之果,中文翻译叫无为,梵文就叫涅槃,涅槃就是无为的意思。无为之道就是最上等的成就。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即心即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