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大雨,无法出门,晨练暂歇,翻开梭罗的《瓦尔登湖》。这书先前买过汉英版的,中文篇通篇读过几回,然后搁置书架、积灰,等再想起翻阅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不知被谁借走忘了归还。很多爱书的人都有过“唯书和老公不借”类似的话语,可我见有人喜欢我也喜欢的书,那份欣喜;有人要借书,尤其是小孩子想借书看,那份想要装满筐的急切,促使我热情地推荐家里适合小孩子看的书,竭力描绘书中的美好,恨不得即刻把书中的内容按进孩子头脑中。孩子都是单纯的,诚信的,有借必有还。而那本《瓦尔登湖》并不适合孩子看,实在想不起搁哪了,只好又买了一本。
打开这个版本的《瓦尔登湖》,第一印象并不喜欢,版面文字顶天立地,页边距过窄,密密麻麻的感觉。看一下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大概就是冲着这个出版社的名气下的单,而名不一定就是实。道理简单,而穷一生未必能通透。
梭罗说,每一个作家迟早都应该简单而又真诚地描述出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描述听来的别人的生活。我似乎一直都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悟,以至于无甚可写,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梭罗在瓦尔登湖边远离人群生活了两年,与自我对话便是最可能发生的事,《瓦尔登湖》便是这样产生的。
自我对话,应该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是倾听的耳朵有时过于忙碌。曾经奢想过把所在的乡村作为我的瓦尔登湖,与自我交流、记录。现代人都在追寻回归,似乎乡村是回归的首选地,而我生于斯长于斯,不曾离开过一日。朝阳晚霞、晨钟暮鼓,我的根深植于此地,根深叶该茂盛吧?记得哪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个加拿大女作家,一辈子不曾离开过她的小镇,她所写的大多发生在那个弹丸之地,但全世界的人读着并无隔阂。可见并不是行万里路后才有了万卷书,一颗易感的心才是瓦尔登湖的粼粼波光。而我在这琐碎的生活中日益麻木,以至于笔墨干涸。
余生还很长,多给自己一点时间,让瓦尔登湖的波光在生命中继续跳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