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孩,父亲酗酒、母亲改嫁,没人管她。长期以来,她在学校惹是生非,后来被人害得吸毒,最后被学校开除,无家可归。
她在分享完自己的故事后,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请倾听孩子的心声。我真的认为如果我妈妈能够多听我倾诉,而不是惩罚我,也许我会听她的话。可她总是管着我,我非常生气,为了反抗她,我悄悄地从卧室窗户溜出去。
如果她对我友好一些,少一些处罚,或许情况就不是这样。一个孩子真正拥有的一切是她的家,最终孩子也是你的一切。但是你们做父母的应该能多倾听、少评判,我们就可以跟你们有更多的交流。
由此可见,母亲在家中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
晚上十点多,关灯后的屋子里一片漆黑,妈妈和Tony放松地躺在床上,回忆着这一天来发生的事情。
妈妈有问题,是一定要问个明白的。
“今天晚上你不开心突然发了这么大的火,还喊得那么大声音,能告诉妈妈你是跟谁学的吗?”
“你。”
“那是妈妈哪次发火,让你看到妈妈是这样的呢?”
“就是有时候你生气了,就会大叫……”
“哦,宝贝,看来这是妈妈的错,我跟你道歉。以后妈妈会努力控制自己的坏情绪,尽量不朝你大喊大叫。”
妈妈亲了亲他,而他也伸过手抱着妈妈的脖子,似乎是一种安慰,又似乎代表了谅解。
妈妈的心突然很痛,也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事情,因为发生的时间并不是太远。
还没放暑假的时候,有时妈妈打完太极回来,喊了几遍发现小家伙还在睡觉,最后发现时间快来不及了,便会把他拎起床。有时他没睡醒,便会有情绪,这样就得由妈妈来帮助他穿衣和吃饭。
一想到这些,妈妈便失去了耐心,焦虑一下子就袭了上来,于是说话的声音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中妈妈开始用大声来示威,这让弱小的孩子有点被吓到了。
小家伙在妈妈大分贝喊叫的早晨中,有点瑟缩不安,却又只能被妈妈拉着去赶车。否则,又要听妈妈唠叨着“迟到了,就自己走路去上学”的这些威胁人的话,好烦。
妈妈承认,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发生过两次这样的状况,且也因此被爸爸当面批评了,还说过以后要改,尽量不发火。
还有一个原因,因为Tony在学校的班级中属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有时回家会说有人推他或打他,但是由于打不过便不敢还手。妈妈就教了他一个办法,当有人再想欺负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大声地喊出来:“不许推我!”、“不许打我!”,这样他们就不敢轻易动手了。
只是,妈妈忘记演示给他看,忘记告诉他要保留多大的音量,所以才导致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喊、去叫。这样一喊确实能引起其他小伙伴的注意,但是一是力气太大别人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二是他过度使用了嗓子,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那是一个工作日的晚上,爸爸妈妈邀请来了一些小伙伴到家中,来给Tony庆祝生日,同来的还有他们的父母及祖母们。
几个小伙伴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到任何一家去玩,大家都不会太拘束。
开始的时候 ,他们玩棋子,后来一起到沙发上蹦跳,尖叫着、大笑着。想来,他们平日也是被学习和各种活动压抑了很久,所以趁着这个时机快乐地“放纵”。
孩子们大概玩累了,屋子里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出现电视的声音,接着是船舱进水的画面。不用想,肯定是Tony干的。其他的父母们觉得画面有点刺激,便想让换成动画片,可是直接说换的效果不好,于是进行投票。结果,少数服从多数,继续看。
但是,有个哥哥不想看这个电影,想让换台,但迫于刚才的投票结果又换不了。
坐了一会,突然听到Tony边哭边大叫的声音,他让那个哥哥回家,不要让他再看电视!他甚至还抓着东西,准备打过去。
妈妈看得出来他真的生气了,因为他扯着嗓子,为了喊出最大声,已经把腰都弓了起来,脸涨得通红。
爸爸妈妈们都围了过去,纷纷进行劝说和调停,才避免了一场激烈的打闹。
能让一个平时比较安静的小男孩发火,在他看来肯定是比较严重的事才值得这么做。
而事情的真正原因,是哥哥抢了他的遥控器,导致他大发雷霆。因为是在自己的家中,而他却失去了掌控权,显然触及了他的忍耐底线。再加上,仗着在自己家人都在的势,他发作了一回。
时间从来都不会白白流逝,它一定会想办法给每个人留下一些什么印记,不论是快乐还是悲伤。
妈妈想起一个关于接纳孩子情绪的故事,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当他们情绪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好。而帮助他们获得良好情绪的办法是,接纳他们的情绪,然后他们才会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
一旦真正的问题摊开之后,他们会想办法自助。
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是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个问题小孩。因为成绩不好、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度的冷漠,甚至还恐高连滑滑梯都不敢爬。
他的妈妈实在无奈,只好当着他的面跟学校领导承诺,老师可以用他认为最合适的办法去处置他。
后来,这对父母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在非正式场合,用放松的方式跟他谈这些事。结果他们吃惊地发现,他记得所有在学校被打的经历,他当场表现出十分愤怒的表情,对着妈妈脱口说出了压抑许久的话:“妈妈,你告诉过老师他可以打我,你告诉过他,说他可以!”
这位母亲非常吃惊,从内心来讲,她特别不希望任何人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并告诉了他。然后,他们重新开始久违的拥抱。
后来,爸爸把球打到屋顶上,正准备爬梯子去拿的时候,没想到小男孩抢先爬了上去并把球取了下来,他的恐高好像神奇地消失了。
后兴奋地去找妈妈,告诉她:“自从我告诉了你我的秘密后,我就能做好所有的事了!”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养育孩子的主要人通常是妈妈,她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了直接影响,长久下去便会被到处模仿。
母亲,有人把她贴切地比喻成了家中的温度计,而温度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修心养性,是我们一辈子要学习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