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机会回到20岁,并拥有当时的样貌、体力以及更多的时间,但是,你的心智状态也会回到20岁,你愿意回去么?
我的回答是:“不愿意。因为20岁的我,心智远没有现在成熟,也许外表的年轻和活力可以让自己拥有短暂的满足和快乐,但带着不成熟的滤镜看待这个世界时,很难拥有真正的平和和喜悦。
虽然目前的我尚未拥有最理想的状态,但通过多年的学习与成长,内心愈发成熟稳定,能在琐碎的一地鸡毛中找到快乐、平和的体验,从容地、完整地看待自己。这个心智状态,是20岁的自己不具备的。”
好奇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正如叙事治疗师、国际IPA认证沟通教练、书写治疗团体带领者张心悦带来的这本《焦虑是头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所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71248/c3ad9d4ba40df9d6.png)
我们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好,内心就越来越强大,就越来越能从生活中、他人那里感受到友善和爱意。
于我而言,和20岁的自己相比,现在的自己自我感觉更好。
这里提到了“自我感觉”——即自己对自己的感觉,是偏向情感和直觉的部分,是对自己的体验和愿望。
比如我喜欢、讨厌什么?我做什么感觉最快乐?极力回避什么?什么发型、衣服会让我感觉更舒适?我更喜欢和谁在一起?什么工作更能让我感觉胜任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概念 “自我认知”——即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是偏向理性的部分。
比如,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如何评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对于关系,你的底线是什么?你信任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等等。
“自我感觉”和“自我认知”共同构成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需要经过现实验证,需要在与外界的不断互动中得到调试,以避免产生感觉和认识之间的偏差。
比如,你验证的自己的优缺点和别人对你的认识一样么?你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与领导的评估结果一致么?你有没有一些自己认为不能胜任而实际上却完成的很好的事情?你是否有过原本任务自己能顺利完成的某件事情,但在完成中遭遇了巨大挫折的经历?
如果自我感觉比较凝聚、自我认识比较清晰,那么自我边界就形成了。
比如接近什么人让我感觉良好?根据我的价值观,我认同什么人?这一系列感知和认识的组合构成了我的人际边界。例如我可以接受什么程度的加班?什么程度的加班我会拒绝,同时我在理性上认同我的拒绝行动并能自己承担结果?
反之,如果自我感觉稀释、自我认知混乱,个体将很难形成稳定的自我边界、清晰的角色和身份定位。迷惘、空虚、无意义……这些都是最常伴随焦虑体验出现的复杂感受。
既然凝聚自我感觉和清晰自我认识如此重要,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来聊聊如何凝聚自我感觉。
所谓“凝聚自我感觉”是指凝聚存在感、控制感和确定感。
存在感是自我感觉中的“有自己”“属于自己”的感觉,让我们即使没有他人的肯定,也可以感觉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一个人需要经由外界的评价、反馈才能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为此,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有感觉、最擅长做的一件事,坚持独立做,以提升存在感。例如做手工、书法、绘画、各项运动或你的兴趣爱好等等。
同时,你选择做的这件事,最好满足以下两点:
1,不要太难,能实现一个可视化成果。例如写书法或叠千纸鹤,完成一个可视化成果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2,能坚持足够长的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之前的可视化成果可不断累积。例如,坚持几个月后,你写了厚厚一叠书法或几百只千纸鹤。
这样的练习,可帮助自己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不断凝聚自我的多种感觉和体验,例如快乐和成就感,而这些感觉、体验将和可视化成果一起,进一步促进自我肯定,自我价值感也就悄然形成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自我感觉中的控制感,自我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我感觉中的控制感。
当我们不断把期待和要求放在别人身上时,其实是把力量感交给了他人。
因此,要学会收回放在他人身上的注意力,回到自我控制上来,以增加自我控制感。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己的衣食住行着手,例如,可以挑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该小事最好是你一直想提升,但提升起来又有一点点困难的,例如保持房间整洁,也可以选一件有一定难度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可实现的事情。
举个例子,笔者希望提升自我控制感,我选择的事情是每月读一本新书并撰写书评。这件事情于我而言,不是太难,不然可能难以坚持、虎头蛇尾,但也并不简单,因为这可以让我产生挑战成功、增强控制力的感觉。
一开始,我的阅读速度偏慢,一本书看看停停,绞尽脑汁写书评,颇有点为完成任务被迫营业的心态。
不知不觉间,这件事情已坚持3年有余,我的阅读面越来越来广,知识架构也渐成体系。书评通过自己的大脑和智慧,从无到有,一篇篇从指缝流出,一种只要通过自我不懈努力就能获得成果的自我掌控感油然而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71248/fdfb6323d938a5be.png)
渐渐地,我放平了心态,注意力从担心外在评价转为内心体验,开始真正享受从阅读输入到写书评输出的过程。越来越多书评在拆书帮上得以发表,并且得到了好几千的阅读量。
有时翻一翻简书账号里自己书评清单,常常会惊叹自己的文字创造力和拆为己用力,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正如书中所说,确定感是自我感觉中最容易带来的焦虑因素。有时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不够自信,不能发现和欣赏自己的长处,这种情况下,即使自己做了很多事,依旧感觉自己无力、没用、没那么好,缺乏自我确定感。
因此,我想对所有缺失自我感觉的伙伴说,与其通过他人反馈才能来看到自我力量,不如通过以上方法不断标记和肯定自我价值和自我力量。
更重要的是,成熟的自我是焦虑的稳定器。
除此以外,本书还介绍了很多促进自我成熟、平复焦躁、改变与焦虑相处的方式方法。
希望通过学以致用,帮助大家不断积沙成塔,塑造有力自我,远离不必要的焦虑。
网友评论